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法院考评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3:36

  本文关键词:法院考评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法院考评 “逆向选择” 唯数据主义 校正进路


【摘要】:自2005年《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以下简称《二五改革纲要》)颁布以来,“数目字管理”式的法院考评成为了各级法院落实《二五改革纲要》中关于法院考评的“科学”与“统一”的重点。但实践中“唯数据主义”的倾向实际上对法院提高社会声誉和司法公信力已形成严重掣肘。2014年末,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彻底废除行之已久的对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的考评排名制度,充分彰显了顶层设计者对当前司法改革面临的挑战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由于“唯数据主义”可被视为“逆向选择”理论中所假定的错误信号,本研究将从两个方面展开:1.考察“逆向选择”理论对法院考评的解释力。对“逆向选择”的主要成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司法管理现有缺陷的主要成因、影响进行比较,如果二者有着极高的契合度,那么就可以认为“逆向选择”理论对司法管理是具有解释力的;2.探讨作为司法管理手段之一的法院考评制度在解决“逆向选择”方面的作用和局限;3.论述经济学对“逆向选择”问题的校正对策对我们改革法院考评的启示。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产生、发展和意义三个方面展开对当前法院考评进行了概述;对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进行了介绍,指出其产生的前提条件——“信息不对称”和消极后果——“劣胜优汰”;通过司法管理中“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化理论对“逆向选择”在法院考评中的合用性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揭示法院考评中在解决“逆向选择”方面的作用和局限。第二部分首先对法院考评“逆向选择”的基本涵义进行分析。接着,以实证访谈的材料为基础,对当今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样态进行检视。文中列举了调撤率、执行率、发回改判率、结案率、陪审率等作为法院考评“逆向选择”具体表现的观察点,并总结出法院考评“逆向选择”具有复杂性和规律性;从法院考评中的“唯数据主义”、“信号失真”、“信号发送主体错位”、“信号发送过程封闭”四个方面展开,对法院考评“逆向选择”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论述了法院考评“逆向选择”的危害。第三部分在分析我国法院考评“逆向选择”的核心特征、主要成因和危害后,结合前人关于校正“逆向选择”的“分离均衡”和“信号传递”,从制度和技术层面提出法院考评中的“逆向选择”的校正进路。
【关键词】:法院考评 “逆向选择” 唯数据主义 校正进路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13
  • 第一节 选题来源9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特色9-11
  • 第三节 研究思路11-13
  • 第二章 法院考评与“逆向选择”的原理概述13-25
  • 第一节 当前法院考评体系的产生与发展13-14
  • 第二节“逆向选择”的基本涵义14-18
  • 一、“逆向选择”的过程及结果14-17
  • 二、“逆向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17-18
  • 第三节“逆向选择”理论在司法管理中的合用性分析18-22
  • 一、司法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18-21
  • 二、司法管理与市场化理论的契合分析21-22
  • 第四节 法院考评的作用与局限22-25
  • 第三章 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样态展开25-47
  • 第一节 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基本涵义25-26
  • 第二节 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具体表现26-32
  • 一、调撤率与“逆向选择”26-28
  • 二、执行率与“逆向选择”28-29
  • 三、发回改判率与“逆向选择”29
  • 四、结案率与“逆向选择”29-31
  • 五、陪审率与“逆向选择”31-32
  • 第三节 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核心特征32-35
  • 一、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复杂性32-34
  • 二、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规律性34-35
  • 第四节 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主要成因35-43
  • 一、法院考评“唯数据主义”35-38
  • 二、法院考评的“信号失真”38-40
  • 三、法院考评的“信号发送主体错位”40-42
  • 四、法院考评的“信号发送过程封闭”42-43
  • 第五节 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危害43-47
  • 一、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直接危害43-44
  • 二、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间接危害44-47
  • 第四章 法院考评中“逆向选择”的校正进路47-60
  • 第一节 从制度层面实现法院考评过程中的“分离均衡”47-57
  • 一、“分离均衡”模型的基本内容47-48
  • 二、基于“分离均衡”模型的法院考评创新48-57
  • 第二节 从技术层面强化法院考评中的“信号传递”57-60
  • 一、“信号传递”模型的基本内容57-58
  • 二、基于“信号传递”模型的法院考评创新58-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煌;李晓飞;;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孙建东;警惕“逆向选择”所产生的信贷风险[J];理论学习;2002年08期

3 董保民;;团队道德风险的再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4 韩杰;李亚平;方志耕;;考虑逆向选择的国防装备采办合同定价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2年S2期

5 苏雪萍;;论企业女职工生育成本的分配——职业过程性别歧视现象分析[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张秀全;;保险客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界定[J];中国商法年刊;2008年00期

7 郭龙,付泳;代理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法律规制[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陈友芳;黄镘漳;;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徐小雨;;《物权法》的颁布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民营科技;2007年05期

10 尹口;徐敏;;行政法视野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逆向选择难题[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吉翔;周建涛;;保险市场逆向选择与顺向选择共存研究[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2 梁工谦;项宜;;设备招评标中的逆向选择分析[A];第五届设备管理第八届设备润滑与液压学术会议论文集——《设备管理设备润滑与液压技术》[C];2004年

3 张秀全;;保险客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界定[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潘士远;史晋川;;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市场均衡[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2期(总第10期)[C];2004年

5 胡石清;;定金和订金:承诺的信息经济学分析[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韩杰;李亚平;方志耕;;考虑逆向选择的国防装备采办合同定价模型[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7 张春梅;;逆向选择模型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钢;王兰;;关于如何抑制创业板市场发生逆向选择的制度分析[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刚;“逆向选择”[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以合理的考试机制避免泄题产生逆向选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王则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4 房地产评论人 项峥;放开住房限购谨防逆向选择[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5 上海交通大学 胡海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定义考[N];上海金融报;2003年

6 历志钢;调控政策须警惕逆向选择[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7 张冠华;中国封建社会的逆向选择浅说[N];云南政协报;2000年

8 晏扬;为副县长辞职回归老本行点赞[N];长沙晚报;2014年

9 贺昊;中医要发展,必须降低信息壁垒[N];医药经济报;2012年

10 刘锐;出路不明AMC逆向选择有因[N];证券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静;HU理论的拓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媛媛;基于逆向选择模型的小微企业用工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吴启帆;法院考评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3 佘远健;逆向选择与最优保险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4 刘战武;“柠檬”市场与不完全逆向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袁晓娜;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逆向选择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余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车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吴永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中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规避[D];厦门大学;2008年

8 薛俊杰;创新驿站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9 胡文期;公共池塘资源开发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陈瑜;中国股票市场限价指令薄量价关系及逆向选择成本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84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84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2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