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解决纠纷机制的类型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在线解决纠纷机制的类型化研究
【摘要】:为了区别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的三种纠纷解决类型,人们把在线解决纠纷机制(ODR)的三种纠纷解决类型对应称为在线协商、在线调解和在线仲裁。ODR机制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解决民事纠纷,纠纷解决程序打上了网络信息技术的烙印,因此ODR的三种纠纷解决类型在启动方式、运行条件、运行规律以及裁决结果的效力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 在线纠纷解决 在线协商 在线调解 在线仲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民事诉讼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2BFX063)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网上争议解决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SFB2031)
【分类号】:D926
【正文快照】: 网络诞生以后,人类的足迹开始由物理世界向网络世界拓展。在网络世界中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各类网络民事纠纷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些网络民事纠纷的显著特点是标的额小、当事人间物理距离相对遥远。而用诉讼和ADR来解决这些网络民事纠纷将遭遇“会面成本高于标的额”等缺陷。为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卓家武;朱德宏;;民事纠纷公正和解的制度基础[J];学术界;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祥;论电子商务对合同成立制度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李智;;国籍管辖根据在互联网案件中的适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陈敏姬;;互联网对传统管辖权理论的挑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郭学文;;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法律保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11期
5 丛立先;;论涉外网络版权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徐伟功;柳絮;;电子合同管辖权问题探讨——基于欧美和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的立法与实践[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李智;美国最低联系标准评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王晓琼;;传统法律适用原则在电子商务中的困境与出路[J];法律适用;2006年05期
9 姜茹娇;;论知识产权在网络环境中的法律适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第九编的有关规定[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10 刘满达;;网上侵权案件管辖权确定中的特殊因素[J];法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曹宝平;沈慧娟;;网络版权侵权案件的管辖[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利娟;;电子商务对国际私法连接点的挑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鞠海亭;网络环境下的国际民事诉讼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邹国勇;德国国际私法的欧洲化[D];武汉大学;2005年
4 刘来平;外国法的查明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李智;国际私法中互联网管辖权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恽轶群;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陈炳良;滥发商业电子邮件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8 郭鹏;国家利益冲突与国际电子商务法律制度构建[D];暨南大学;2008年
9 余俊生;网络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时慧媛;电子货币运作中的网络司法管辖权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伟,熊跃敏;德国民事诉讼上的和解制度介评——兼论对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启示[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江伟;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J];现代法学;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建业,沈超;诉讼程序定纷止争功能的历史分析[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王海琴;谭欣;马建威;李貌;童俊;于嘉川;代万旭;;找寻法律本身——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医疗纠纷案件调查报告[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王超;;刑事上诉程序的纠纷解决功能——以三审终审制为背景[J];政治与法律;2008年02期
4 王文军;黄洵;;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现状与反思——基于对刑事附带民事程序的实证调查[J];法学;2008年03期
5 胡炀威;;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民事合意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32期
6 孙日华;;基层纠纷解决中的司法知识划分与补给[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任立靖;;略论农村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0年27期
8 谭世贵;;中国司法制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王晓莉;冯露;;农村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其问题——以村干部调解纠纷为视角[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09期
10 武聪;张克倩;;构建中国特色刑事和解制度初探[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春风;;律师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路径[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3 项冶萍;罗长青;费文婷;高俊;;美国ADR对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意义[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4 陈宇;;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桂荣;周芳红;;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青海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A];青海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卜贵荣;;仲裁在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娟;;环境纠纷行政性ADR机制的构建[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晓玲;凌建;;透视“连环行政诉讼”的背后——以拆迁纠纷为样本的实证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魏小毛;宋鱼水:提高知识产权确权纠纷解决效率[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陈杭平;多元主体“请进来” 矛盾纠纷“交出去”[N];人民日报;2011年
3 主讲人 范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专家共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4 刘 辉;开县法院六千六百件纠纷解决在家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记者 高建进;莆田:多元调解衔接机制促和谐[N];光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卫建萍 本报通讯员 王治国;调解的是纠纷 倡导的是和谐[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记者 郑赫南;仲裁应为纠纷解决必经程序[N];检察日报;2009年
8 记者 卢好亮 通讯员 顾风章;县司法局排疑解难促发展[N];周口日报;2009年
9 赵正辉邋王露钰;无锡锡山三项机制加强立案调解[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最高人民法院 罗东川;案多人少的“瓶颈”能否打破[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程凯;社会转型期的纠纷解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婷婷;社会治理视域下的人民调解—功能与再定位[D];南开大学;2013年
5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轲亮;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卢荣荣;法院的多重面孔:中国法院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常亮;民族地区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唐俊;调解制度构建新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华;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的路径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2 赵玮玮;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的纠纷解决与基层政府[D];北京大学;2005年
3 嵇绍军;证券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李亚锋;论民间调解[D];山西大学;2007年
5 李婉芬;我国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朱姝;论司法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黄臻臻;论民事纠纷的行政裁决[D];厦门大学;2007年
8 潘乾;论行政调解[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9 陈开存;论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的协调[D];厦门大学;2006年
10 魏仲杰;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98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69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