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假释制度
发布时间:2017-08-21 18:05
本文关键词:探析我国假释制度
【摘要】:假释制度作为非监禁刑的一种,其本身具有很多优点,也顺应了行刑社会化的趋势,目前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其应用的效果也很显著。但是反观我国的假释制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人们对于假释不理解,不支持,认为罪犯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假释立法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缺陷,假释后的监督管理工作缺失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假释制度的发展。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我国假释制度,分析假释制度在我国未能有效发挥其作用的原因,以及在提高我国假释利用率、完善我国假释制度上提一些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假释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应用现状。大体讲述了假释制度的起源,从英国的流放制度讲起,首先是犯人被流放美洲,之后独立战争爆发后,导致英国政府终止向美洲流放犯人;在将犯人流放澳洲之后,经过历任总督的改革,假释制度初具雏形;在爱尔兰假释制度发展和逐步成熟起来,最终假释制度传入美国,最早由1869年假释法中立法规定,19世纪后期,其他各国纷纷效仿该制度,并以此作为促进受刑人积极向上与回归社会的重要狱政手段。之后论述了假释制度在国际上的进展与应用,在西方国家,假释制度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行刑制度,有些国家有40%左右的罪犯不是关在监狱里,而是在社会上处于假释状态中。最后分析了假释制度在国内的应用与进展,同国外的情况相比,我国当前的问题还是很突出的,实际行刑过程中社会化的比例偏低。监狱在行刑中的保守倾向十分严重,监狱不愿意改革,也怕改革担责任,因循守旧。假释利用率偏低,更多应用的是减刑制度。 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假释制度存在的问题。首先从我国传统行刑观对假释制度适用的影响的角度着手,从民众的法律意识角度看假释制度应用低的深层次原因。我国古代一来一直奉行重刑主义,不光是审判时候判处重刑,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也大力的推行重刑主义。从先秦的法律思想追溯开始,,到宋明理学的法律思想,看到了我国古代重刑思想之严厉。并与西方传统的法律思想比较之,由此窥见民众的法律意识不同,对于假释制度的理解和应用就不同,从我国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各个方面都能看到假释制度运行之不畅通。其次分析了假释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假释制度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在假释的对象条件的规定上显得过于严苛。2.在假释的实质条件规定上的立法模糊。再次分析了假释后相关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这里讲到了假释人员的监督机构形同虚设的问题。规定的假释监督机构没有专门机关和专门人员的管理;假释管理失控,因为缺乏相关的专门机关和专门人员的管理,导致假释管理的失控;现存的一些不健全的制度也没有有效地应用起来,导致假释之后与提前释放没有多大差别,假释后的再犯率居高不下,也进一步限制的假释制度的进一步应用。 第三部分:对于提高我国假释使用率的几点建议。首先讲到了转变传统的重刑行刑思想观念,须知人心不变,再好的制度也都没有用,人这一制度中的“软件”因素,对于制度的有效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到了康德的启蒙思想,也讲到了在法律意识启蒙的重要性,这是假释制度得到有效运行的前提;其次谈到了完善假释制度的相关立法,包括:1.取消假释立法上的禁止性规定。2.明确假释的实质性条件。最后谈到了完善假释事后监督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相关的社区矫正制度及矫正机关;2.建立假释后的执行与监督队伍,假释后的队伍包括专业人员和志愿人员,并要对这些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本文试图从人们对于假释的观念上入手,改变人们对于假释抵触的传统的行刑理念,并从假释立法和假释后相关制度建立上提出自己一点粗浅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于我国假释制度的建立提供一点参考和建议,也期待着假释制度在我国能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关键词】:假释 重刑 再犯预测 社区矫正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 假释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应用现状11-18
- (一) 假释制度的起源与发展11-12
- (二) 假释制度在国际上的进展与应用12-13
- (三) 假释制度在国内的应用与进展13-18
- 二、 我国假释制度存在的问题18-28
- (一) 我国传统重刑主义行刑观18-21
- (二) 假释立法中存在的不足21-25
- (三) 假释后相关的监督机制不完善25-28
- 三、 提高我国假释适用率的几点建议28-39
- (一) 转变传统的重刑主义行刑思想观念28-30
- (二) 完善假释制度的相关立法30-33
- (三) 完善假释事后监督机制33-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2-43
- 后记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勇;;问题少年社区矫正工作调查[J];检察风云;2011年11期
2 ;设立社区矫正检察室 促进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J];人民调解;2011年09期
3 ;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履行职责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深入发展[J];人民调解;2011年08期
4 田兴洪;;社区矫正的制度化及其展望[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崔会如;;我国社区矫正组织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法律适用;2011年08期
6 朱世洪;;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人民检察;2011年02期
7 武爱民;申亮;;“信、通、卡”助力社区矫正衔接工作[J];人民调解;2011年08期
8 ;建立社区矫正“三色”预警机制[J];人民调解;2011年08期
9 刚强;;津冀两地携手谋创新 矫正对象无缝对接[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714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71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