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中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20:20

  本文关键词:中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和解 实证调查 理论基础 制度构建


【摘要】:刑事和解制度是一种特殊刑事案件处理方式。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在司法机关监督或者协助下,加害人与受害人通过协商来解决纠纷。其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追求全面公平正义,对被害人、加害人及公共利益进行全面保护。在我国处于转型期,犯罪率居高不下,司法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刑事和解制度的应用可以减少动用自由刑,帮助犯罪人回归社会以减少再犯来降低犯罪率,提高整体的司法效率,从法治维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这种价值追求的指引下,我国学者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刑事和解制度。经过十数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后,终于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刑事司法体系中的合法地位。这可以说是刑事和解制度中国模式构建的阶段性胜利。但随后紧接着面临着继续完善支撑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体系以及细化实施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程序的新课题。真正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中国模式还要进行更多研究和实践。 刑事和解制度的中国模式建立需考虑两个重要问题,即刑事和解制度能否在中国建立以及怎样建立。前者即刑事和解制度中国模式构建的正当性基础,后者即刑事和解制度中国模式的具体程序建设。 正当性是首要问题。这要通过历史考察,理论基础研究和与我国国情是否相适应三个梯度来论证。刑事和解制度发源于西方国家,在传统诉讼型和国家型刑事司法模式逐渐暴露出缺点后,被害人犯罪学和犯罪人复归社会思想逐渐兴起,由此推动了刑事和解制度的产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很大一部分西方国家已经建立刑事和解或者类似刑事和解的制度,充分证明了该制度的价值,也为我国建立该制度提供丰富的借鉴经验。在西方国家刑事和解产生的正当性主要由“衡平理论”,“叙说理论”,“恢复正义理论”三大理论支撑,从不同的角度对刑事和解制度之于刑事司法的合理性做出阐明。除了考察西方国家刑事和解制度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外,还从国内历史,背景和现状出发,论证刑事和解制度在本质上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相契合,与当代建设和谐社会理论和宽严相济大背景相适应,与我国传统刑事司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是相悖而是相一致的。由此,刑事和解制度的中国模式建立便有了充分的正当性基础。 而刑事和解制度具体程序的规定则主要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总结国内试点实践经验来进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部分西方国家已经将刑事和解制度以成文法的方式固定下来,可以借鉴其立法方式。而更多的是考察不同国家采用的不同刑事和解模式。而国内各地分散的进行刑事和解制度试用也已经有十数年,期间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区域有不少关于刑事和解制度适用的实证调查报告,有丰富的数据,通过对这些调查报告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各种程序的优劣,从而选择最合适的程序来组成刑事和解制度整体。
【关键词】:刑事和解 实证调查 理论基础 制度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5.2;D9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5
  • 第一章 刑事和解概述15-24
  •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概念界定15-19
  • 1.1.1 刑事和解的概念15-16
  • 1.1.2 刑事和解与近似概念的辨析16-19
  •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源起与发展19-24
  • 1.2.1 刑事和解制度的起源19-20
  • 1.2.2 西方国家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20-24
  • 第二章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24-33
  •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刑事和解理论基础24-27
  • 2.1.1 平衡理论24-25
  • 2.1.2 叙说理论25-26
  • 2.1.3 恢复正义理论26-27
  • 第二节 刑事和解制度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关系27-30
  • 2.2.1 刑事和解制度与罪刑法定原则27-29
  • 2.2.2 刑事和解制度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9-30
  • 第三节 刑事和解制度与我国本土文化关系30-33
  • 2.3.1 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30-31
  • 2.3.2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31-33
  • 第三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之实践33-43
  • 第一节 刑事和解实证调查情况总结33-41
  • 3.1.1 关于刑事和解案件数量及比例33-35
  • 3.1.2 关于刑事和解案件的类型及其比例35-36
  • 3.1.3 关于刑事和解适用的方式36-38
  • 3.1.4 关于刑事和解的处理方式38-39
  • 3.1.5 刑事和解中加害方履行义务的方式39-40
  • 3.1.6 刑事和解对刑事司法的影响40-41
  • 第二节 刑事和解实践中的问题及建议41-43
  • 3.2.1 立法不统一,细则不明确,具体程序混乱41-42
  • 3.2.2 配套程序发展不完善,刑事和解制度价值不能发挥42-43
  • 第四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之建议43-48
  • 4.1 关于刑事和解案件的条件和适用范围43-44
  • 4.2 关于刑事和解案件的启动程序44
  • 4.3 关于刑事和解案件的进行方式44-45
  • 4.3.1 关于刑事和解的主持者44-45
  • 4.3.2 关于刑事和解的参与者45
  • 4.4 关于刑事和解履行义务的方式45-46
  • 4.4.1 关于加害方履行义务的方式45-46
  • 4.4.2 关于受害人的宽恕方式46
  • 4.5 关于刑事和解成果的固定方式和效力46-47
  • 4.6 关于刑事和解成功后的处理方式47-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崇义;王文生;;关于刑事和解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司法;2009年01期

2 宋英辉;何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构想[J];中国司法;2009年04期

3 龙大轩;;和合:中华法系的总体特征[J];法律文化研究;2005年00期

4 邓楚开;;轻微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运作——浙江省检察机关刑事和解改革实证分析[J];法治研究;2011年06期

5 吕清;;刑事调解在欧洲的复兴与发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陈付芳;王晶晶;;大调解背景下基层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工作实证研究——以四川省阿坝地区为例[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7期

7 乐绍光;陈艳;曹晓静;;刑事和解制度在浙江的实践与完善——以修改后的刑诉法为契机[J];法治研究;2012年08期

8 宋英辉;向燕;;我国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解构[J];河北法学;2008年05期

9 罗凤梅;单飞;曾志雄;;刑事和解适用实效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分析样本[J];湖湘论坛;2009年04期

10 吴国贵;;刑事和解制度化法思想与权源基础的探讨——刑罚权之裁量权配置[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樊娟;刑事和解制度的法理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章祖众;刑事和解司法实践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石申东;阜阳市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情况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1年

4 马静华;刑事和解制度论纲[D];四川大学;2002年

5 张洪铭;刑事和解制度的刑法正当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洁;刑事和解及其中国化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2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742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0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