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法官与当事人思维里的墙——以对证明标准问题的释明为讨论对象
本文关键词:拆除法官与当事人思维里的墙——以对证明标准问题的释明为讨论对象
【摘要】:法官在当事人举证未达到证明标准时应否适当地履行释明义务?考虑到对证明标准问题的释明于当事人权益影响较大,以及我国各省法院对此问题的司法操作不一,对此问题的研讨,必然牵引出程序保障、审判中立、审判效率等诉讼法价值应如何妥适地安排等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本文通过对当事人需求、配套制度、法官心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得出应对证明标准问题进行有条件地释明的初步结论,再从对证明标准释明的界限、形式与后果等方面对"如何释明"作出讨论。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
【关键词】: 思维 证明标准 释明
【分类号】:D926.2
【正文快照】: 释明是用来补救处分权主义与辩论主义缺点的一项制度设计。〔1〕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释明是民事诉讼的大宪章,其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利益。立法上,我国对于释明权的规定范围较为分散与狭窄。〔2〕学界的研究与实务界的判决多集中于处分权主义领域的释明,对于未达到证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凡;;论美国法院对听审请求权的保障——从联邦最高法院判例谈起[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李浩;;宁可慢些,但要好些 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J];中外法学;2010年06期
3 熊跃敏;;民事诉讼中法院释明的实证分析——以释明范围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法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翠;;现代民事诉讼义务体系的构建——以法官与当事人在事实阐明上的责任承担为中心[J];法学家;2012年03期
2 张珉;;诉讼和非诉讼相结合纠纷解决方式与民诉法修订[J];法学评论;2011年06期
3 熊跃敏;张伟;;民事诉讼中的协同主义:理念及其制度构建[J];法治研究;2012年01期
4 任凡;;德国民事听审请求权及其借鉴[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5 刘哲玮;;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模型的反思与重构——从三鹿毒奶粉事件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2年01期
6 何哲;李昊东;;新法视域下的我国小额诉讼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4期
7 刘学在;欧阳俊;;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制之评述[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8 李琳;;域外法制比较研究二篇(之二) 德国民事诉讼促进义务研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黄ng;;民事案件事实争点释明模式之建构——基于防止裁判突袭的考虑[J];东南司法评论;2013年00期
10 熊德中;;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经验及其启示[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马永梅;辩论主义与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娜;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于海;民事诉讼集中审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康薇;释明权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徐文文;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爽;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D];吉林大学;2012年
6 谢泽帆;论民事之诉的强制合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7 林君晟;美国州法院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郭睿;当事人的诉讼促进义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娟娟;我国基层法庭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生俊;论民事诉讼中的释明[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尹腊梅;;抗辩权的法官释明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2 刘敏;;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听审请求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厦门大学法学院联合课题组;新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执行与完善——厦门市两级法院执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情况的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03年04期
4 贺小荣;论民事简易程序司法解释的法理基础及其价值取向(上)——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J];法律适用;2003年10期
5 蔡虹;释明权:基础透视与制度构建[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6 武胜建,叶新火;从阐明看法官诉讼请求变更告知义务[J];法学;2003年03期
7 杨炳超;论美国宪法的正当程序原则——兼论我国对该原则的借鉴[J];法学论坛;2004年06期
8 史长青;;法官阐明界限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熊跃敏;;民事诉讼中法院的法律观点指出义务:法理、规则与判例——以德国民事诉讼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法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N];江苏法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刚 本报通讯员 刘远涛;[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宁杰 本报通讯员 王建平 孙海峰;[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景义 李阳 杨叔朋;[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莉 余建华 通讯员 张旭良;[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蓝冰;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平;论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J];法学论坛;2004年05期
2 魏兵;论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建构[J];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郝志贤,王硕;民事审判中的释明权与法官在诉讼中的角色定位[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孙永军;民事诉讼模式与法官的释明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刘祥红;论西方民事诉讼辩讼主义之修正[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左牧;;建立我国民事诉讼释明权制度的构想[J];人民司法;2006年11期
7 史麦男,王佳;对构建我国民事诉论释明权制度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4年12期
8 谢可训;;试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模式下的释明权[J];诉讼法论丛;2004年00期
9 莫良元;建构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价值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10 张枢;;释明权基本问题浅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梓臣;;执行释明权初论[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曹昆;;论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重构——以社会弱势群体信“访”不信“法”为视角[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 作;释明权制度应该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法院 化功明 王保林;论释明权在民事诉讼调解中的合理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赵 可;构建我国民事诉讼释明权[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仇慎齐;行政诉讼中法官的举证释明权[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崔雨笛;对完善法官释明权制度的设想[N];江苏经济报;2003年
6 白春魁;法院行使释明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郑学林;法院释明权三题[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王德成 科区法院;民事诉讼中法官如何用好释明权[N];通辽日报;2010年
9 武喜安 刘 乾;运用释明权要注重实效[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何曙明;执行法官如何运用释明权[N];江苏法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祈福;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理论发展与释明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杨艺红;诉讼突袭及其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林敏;民间习惯的司法识别[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剑舒;论法官的释明权[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怡;论和谐社会与释明权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3 李卉;释明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侄锋;浅论我国民事释明权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康薇;释明权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邢梅;论法官在民事诉讼中释明权的运行与规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邱荣汉;我国民事诉讼释明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洁华;不当释明及其救济路径[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9 张敬思;论释明权制度[D];河南大学;2002年
10 王改霞;论我国民事诉讼释明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8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78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