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刑人员抗逆力的结构、机制与培育
本文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抗逆力的结构、机制与培育
【摘要】:在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下培育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不仅有利于增强其社会适应力,提升社区矫正效果,更有利于消除社会歧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作为其成功应对社会融入困境的一种能力、过程及其结果,在本质上是来自于内外各类保护性因素尤其是个体特质、家庭支持以及社会资源等三方面的合力,并通过个体与环境良性互动的综合机制而发挥作用,形成了由压力情境、自我信念系统、行动选择、社会影响构成的抗逆力综合模型。因此,理念上,应从优势视角出发培育和提升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方法上,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挖掘和激发他们的内外各类保护性因素;策略上,基于社区服刑人员群体内部的差异性特点,形成多样化的抗逆力培育路径,以促进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合,推动社区矫正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优势视角 社区服刑人员 抗逆力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48)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分类号】:D926.7
【正文快照】: 一、引言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即在社区环境中,通过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和支持力量,对缓刑、假释、管制、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等五类服刑人员进行强制性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帮困扶助等一系列改造措施,矫正其违法行为和偏差心理,使之尽快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斌志;;社会工作视域下艾滋患者的复原力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祖雪;周炎炎;邓拥军;;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5.12”汶川地震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黎斌;张福东;邹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易群;占友龙;阳植翠;;社区支持:提高边缘青少年生存质量的新途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4 黄丽惠;;推进并完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思考[J];闽江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侯玲;;专业社工介入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的瓶颈与突破[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年Z1期
6 朱贵平;李正东;;体制内外:企业社会工作本土化开展的因素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鄢勇兵;;从风险到优势——孤儿的抗逆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张保罗;;从毕业生的就业分析新兴专业社会工作就业难的原因[J];才智;2013年18期
9 罗彩娟;李红武;;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辨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刘斌志;沈黎;;艾滋患者免疫观的社会工作提升策略及其伦理考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令玉;项目管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永敏;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姚青松;非营利组织促进社区发展的实践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杨寒玉;社会保障的趋人性化设计[D];暨南大学;2009年
5 孙淑霞;社会工作价值的境遇化[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景晓;专业社会工作嵌入与扎根本土社区的经验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7 陈国辉;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预防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汤素素;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本土化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段进玉;浅论城市低龄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梁定彩;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能力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秋霞;;妇女易感艾滋病的社会文化原因探析及对策建议——基于广东的调查[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1期
2 徐晓军;;病情与人情:乡村艾滋病人的双重压力与自杀风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庄孔韶;“虎日”的人类学发现与实践——兼论《虎日》影视人类学片的应用新方向[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4 郇建立;;中国艾滋病的社会科学研究20年[J];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5 景军;;泰坦尼克定律: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6 刘斌志;王丹丹;;艾滋病医疗团队中社会工作服务的拓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22期
7 张宁;;艾滋病传播的调查与质性研究——以一个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例[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06期
8 阳毅;欧阳娜;;国外关于复原力的研究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9 周晓春;社会排斥、社会工作与艾滋病防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马迎华;;青春期预防艾滋病教育与青少年生活技能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社区服刑人员不良心理分析与矫正[J];人民调解;2008年09期
2 李晓娥;张利;任建通;;社区服刑人员生活适应状况研究[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6期
3 张学超;王宏玉;;我国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实践及完善建议[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武锦;;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8年08期
5 朱菊华;;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权利[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9年05期
6 崔丽佳;;鱼与渔[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9年11期
7 王友江;马捷;林仲书;;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司法;2006年05期
8 郭俊宝;王强;林淼锋;;如何做好剥权类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J];人民调解;2007年02期
9 康健;;发展社会企业,改善社区服刑人员就业状况[J];法制与社会;2008年01期
10 姬莉平;;社区服刑人员的精神支持网络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红霞;;关于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的调研报告[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2 刘红霞;;关于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的调研报告[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3 林宇虹;杨明;;和谐社区中的社区矫正危险防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范丽敏;樊琪;梅yN玮;;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特征研究及其心理矫正探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曾昶明;;对社区矫正的工作探讨[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邋通讯员 宋晓军 钟宏宙 周明德;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辅导[N];深圳商报;2007年
2 时方;为社区服刑人员铺就回“家”的路[N];大连日报;2009年
3 记者 郑亚伟 余俞乐 通迅员 徐丽杰;联城镇利用手机定位有效监管社区服刑人员[N];丽水日报;2010年
4 梁悦 记者 李天然;中山区实现社区服刑人员位置动态管理[N];大连日报;2011年
5 记者 刘健 通讯员 佩明;让社区服刑人员尽快融入社会[N];天津政法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吴亚东;社区服刑人员累计犯罪率0.13%[N];法制日报;2012年
7 杜成志 任启超 本报记者 孙欣欣;首例社区服刑人员重新收监案件的警示[N];锦州日报;2013年
8 通讯员 李丹邋记者 袁京;一社区服刑人员重回原单位[N];北京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覃作权;助服刑人员从“心”做人[N];福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孟杨斌 通讯员 金琦 王滢;小营街道“司法爱心基金”作用真不小[N];杭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康健;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特殊教育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三元;论我国老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齐曼古丽·米吉提;乌鲁木齐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关丽霞;江门市社区矫正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付啊;社区矫正中被害人参与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艳;我国社区矫正心理矫治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牛丽丽;我国社区矫正的实践与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珊;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陆安生;县域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43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84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