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性司法的理论维度与本土实践
发布时间:2017-09-24 17:20
本文关键词:恢复性司法的理论维度与本土实践
【摘要】: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对传统刑事司法补充的刑事司法解决机制,是在总结传统刑事制度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司法模式。它强调对被害人、加害人、社区等利益受到损害的“恢复”,追求“冤家宜解不宜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社会状态,通过谈话、倾诉、协商等方式实现对冲突的解决。然而,传统的刑事司法强调对加害人的惩罚,通过刑罚去威慑社会的成员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刑事司法与恢复性司法两者之间的差异,也为我们制定出符合当前“宽严相济”政策的解决对策提供有利保障。 恢复性司法从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审视犯罪的本质,并通过新的措施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冲突问题,实现我国刑事司法对案件公平公正解决与效率的目标。实现被害人、加害人、社区和谐关系的理想状态,同时重视被害人与社区的重要作用。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构成,正文部分共有四章组成。本文试图通过对恢复性司法基本理论的简单描述,分析我国适用恢复性司法的可行性,并提出推进我国恢复性司法建设的建议。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论,包括恢复性司法的产生,,并重点从程序与价值角度对恢复性司法进行定义论述,同时简要介绍了国外关于恢复性司法的实践模式。 第二章从理论上对我国引入恢复性司法在思想、政策、制度、社区的维度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出其与我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当前形势政策的契合,并且蕴涵于当前的刑事法律和社区当中。此外,阐述了秩序的重建和正义的恢复作为其核心价值,分析出其并没有损害法律权威。 第三章以我国当前关于恢复性司法的相关法律文本和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因我国现在对恢复性司法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仅能运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律》的相关法律条文,这就造成了恢复性司法实践的进行没有法律依据。虽然在一些地区进行着恢复性司法实践,但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评析。 第四章结合我国当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构建,明确恢复性司法定位,同时确定恢复性司法的适用案件范围、操作程序和相关的配套措施,实现建设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恢复性司法。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 传统刑事司法 社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恢复性司法概述11-16
- 一、 恢复性司法的产生11-12
- 二、 恢复性司法内涵12-13
- (一) 程序定义12-13
- (二) 价值定义13
- 三、 恢复性司法引入司法实践的模式13-16
- (一) 受害人—加害人会谈/调解(Victim - Offender Mediation)14
- (二) 家庭成员/小组会议(Family Group Conferencing)14-15
- (三) 圆桌会议/圈子/团体处刑令(Circle Sentencing)15
- (四) 社区恢复委员会(Reparative Community Boards)15-16
- 第二章 我国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理论维度分析16-25
- 一、 我国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16-21
- (一) 思想基础:我国传统法律思想与和谐社会理念相契合16-17
- (二) 政策基础: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17-19
- (三) 制度基础:蕴含于现行的刑事法律中19-20
- (四) 社会基础:社区矫正被列入《刑法》20-21
- 二、 恢复性司法与法律权威21-22
- 三、 恢复性司法的核心价值22-25
- (一) 秩序的重建22-23
- (二) 正义的恢复23-25
- 第三章 我国适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实践25-33
- 一、 我国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立法与实践现状25-27
- (一) 我国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相关法律规定25-26
- (二) 我国当前适用恢复性司法的实践状况26-27
- 二、 对我国适用恢复性司法的实践评析27-30
- (一) 满足受害人的物质赔偿与精神安慰27-28
- (二) 利于解决刑事冲突,确立科学犯罪观和惩罚观28-29
- (三) 短期自由刑减少,有利于司法资源配置优化29-30
- 三、 我国适用恢复性司法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30-33
- (一) 恢复性司法实践缺乏法律支持30
- (二) 社区未真正参与恢复性司法过程之中30-31
- (三) 恢复性司法的正义价值未能真正实现31-32
- (四) 恢复性司法的案件适用范围过于狭窄32-33
- 第四章 建构我国恢复性司法框架33-40
- 一、 明确恢复性司法的法律定位33-34
- 二、 明确恢复性司法在我国适用的范围34-35
- (一) 明确法律适用的案件范围34-35
- (二) 明确对重大案件的不能适用35
- 三、 规范恢复性司法的操作程序35-38
- (一) 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程序性条件35-36
- (二) 适用恢复性司法的阶段36-37
- (三) 明确恢复性司法专门的中立机构办理37-38
- (四) 明确恢复性司法协议的法律效力38
- 四、 建立恢复性司法的相关配套措施38-40
- (一) 建立恢复性司法的监督程序38-39
- (二) 建立恢复性司法与社区矫正的真正对接机制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永东;;从“恢复性司法”看中国法文化传统的现代意义[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2 陆诗忠;;恢复性司法“中国化”之制度抗衡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3 许健;崔楠;;论突破传统刑事司法局限的恢复性司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姚华;;司法参与下的权利实现——恢复性司法视野中被害人权利的保护[J];法学杂志;2011年03期
5 崔勇;刘永红;秦正发;;我国引入恢复性司法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1期
6 吴宗宪;恢复性司法述评[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7 李卫红;;恢复性司法模式中的被害人权利保护[J];西部法学评论;2009年01期
8 王丽华;卢建平;;我国被害人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河北法学;2009年05期
9 王丽英;杨翠芬;;恢复性司法与“赔钱减刑”的制度化思考[J];河北学刊;2011年01期
10 姚华;高通;;论恢复性司法模式下被害人的诉讼参与[J];河北学刊;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912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91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