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及其当代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15:13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及其当代转型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调解文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调解文化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属于中国独特的纠纷解决机制,为古代中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关系的融洽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古代一直以调解为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在司法活动中适用调解一直为统治者所大力提倡。即使历经几千年的朝代更替,司法调解依然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法律文化开始渗透进中国,中国的法律文化开始向西方靠拢。然而,我们根本无需移植西方法律文化,因为空有法律移植而无法律认同的制度是没有生命力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加快,民众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司法调解文化的重要性,尤其在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目标的指导下,传统司法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民众的和睦共处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传统司法调解的当代转型的必要性在于要适应当代社会纠纷的复杂与多元,以及文化本身生存与发展需要。传统司法调解的当代转型的可行性在于国家对传统司法调解保护力度的增强,当代社会大调解格局的实现,以及民众对于本土文化制度认同感的提高。我们正处于司法调解的当代转型过程之中,与传统司法调解相比,当代的司法调解在理念、制度、机构设置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创新。在理念上,赋予了和谐新的内涵,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明确规定平等与自愿原则,注重对平等、公平、法治、自愿理念的保护。在制度上,改变传统社会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要先调解才能进行审判或者禁止诉讼的规定,规定调解的原则,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在机构的设置上,由传统社会地方司法官行政权和司法权不分离转变为审判权由法院依法行使。司法调解的实践活动亦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新的进步,完善了检察院对于司法调解的监督权,片面追求调解率的现象也有了初步好转。同时,当代司法调解的转型过程中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转型中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缓解人际关系,解决社会纠纷,适应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司法调解 传统 法律文化 当代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9;D9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引言8-13
-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8
- 1.2 文献综述8-11
- 1.3 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11-13
- 第2章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概论13-30
- 2.1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的历史沿革13-15
- 2.2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的价值取向15-19
- 2.2.1 和谐15-17
- 2.2.2 无讼17-18
- 2.2.3 效益18-19
- 2.3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的调解依据19-22
- 2.3.1 国家法律19-20
- 2.3.2 官方告示20
- 2.3.3 风俗习惯20-21
- 2.3.4 人伦常理21-22
- 2.4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的主体和对象22-26
- 2.4.1 主体22
- 2.4.2 对象22-26
- 2.5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的运行机制26-28
- 2.5.1 案件受理26-27
- 2.5.2 劝解当事人27
- 2.5.3 调解结案27-28
- 2.6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之评价28-30
- 2.6.1 传统司法调解的优点28
- 2.6.2 传统司法调解的缺点28-30
- 第3章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的当代转型理论30-43
- 3.1 传统司法调解文化的当代转型概念之界定30
- 3.2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的转型原因30-34
- 3.2.1 西方法律文化之入侵30-32
- 3.2.2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之应对32-34
- 3.3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的当代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目标34-43
- 3.3.1 转型之必要性35-36
- 3.3.2 转型之可行性36-39
- 3.3.3 转型之目标39-43
- 第4章 中国传统司法调解文化的当代转型现状及完善43-63
- 4.1 当代司法调解转型成绩43-57
- 4.1.1 理念的更新——注重对私权的保护43-45
- 4.1.2 机构的设置——注重权力的分立45-46
- 4.1.3 制度的完善——注重对当事人的保障46-48
- 4.1.4 实效的取得——注重以人为本48-57
- 4.2 当代司法调解转型之不足57-59
- 4.2.1 执行权问题57
- 4.2.2 调解率问题57-58
- 4.2.3 行政诉讼调解问题58
- 4.2.4 司法调解机构问题58-59
- 4.3 当代司法调解转型之完善59-63
- 4.3.1 完善司法调解法律59-60
- 4.3.2 增设司法调解机构60-61
- 4.3.3 重塑司法调解模式61-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宪义;;关于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9年04期
2 范愉;调解的重构(上)——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2期
3 张淑娟;调解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存续——一个社会学的分析[J];学海;2004年01期
4 胡旭晟,夏新华;中国调解传统研究──一种文化的透视[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韩延龙;;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三十年[J];法学研究;198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乐君;论传统调解制度及其当代转型[D];中南大学;2013年
2 王威;论中国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型[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文杰;论中国的传统调解及其当代转型[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0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93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