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审判委员会法律组织学解读——兼与苏力教授商榷

发布时间:2017-09-29 02:35

  本文关键词:审判委员会法律组织学解读——兼与苏力教授商榷


  更多相关文章: 审判委员会 “十字形”组织结构 组织功能 不确定性风险


【摘要】:组织功能在技术层面上由组织结构保障。审委会纵横交叉的"十字形"组织结构,决定了它不具有以苏力为代表的社会结构与功能论的解决疑难法律问题、抵御行政干预、提高法官素质等"对法官的功能",但具有降低不确定性风险的组织功能。这种降低风险的方式是以不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以牺牲司法确定性为代价而获得的,就此而言,审委会是中国法院的一种反司法的制度。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审判委员会 “十字形”组织结构 组织功能 不确定性风险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FX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6.2
【正文快照】: 一、引论:问题与视角学界对审委会有两种观点:贺卫方为代表的文化论或规范论,强调负面作用,主张废除之;1苏力为代表的社会结构与功能论(简称社会论,下同),认为利大于弊,应保留之。2后者尽管受到前者普遍反对和批评,但由于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从社会结构和功能论角度,将审委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力;;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及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2 贺卫方;;关于审判委员会的几点评论[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3 王祺国 ,张荻秋;论审判独立的双重属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4 郭玉军;孙敏洁;;美国诉讼和解与中国法院调解之比较研究[J];法学评论;2006年02期

5 史长青;;调解与法制:悖而不离的现象分析[J];法学评论;2008年02期

6 徐亚文;童海超;;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研究[J];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7 吕中亚;关于完善审判委员会工作制度的思考[J];法学;1996年05期

8 元轶;黄伟凌;;论民意审判与辩护权缺失——从六组案例谈起[J];法治研究;2010年12期

9 苏力;;司法制度的合成理论[J];清华法学;2007年01期

10 李金;;中国社会组织的二元性及其问题[J];改革;199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卓广平;;论司法独立体系下审判委员会对法官独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吕明;;现代律师制度功能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韦志明;;桂东南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状况的社会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6 施佳;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调查与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7 李爱荣;戴剑;倪娜;;“草根型体育社团”形成的社会学归因与发展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8 付皆;;浅析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角色特征和角色控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刘志坚;;论量刑程序中各利益群体的“信息-利益”整合[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杨铁军;;法律带来的是什么?——评《无需法律的秩序》[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宁静波;;民事再审程序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吴建斌;;科斯法律经济学本土化路径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素文;李松龄;;法经济学效用函数文献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凌斌;;经济运行的法律影响:科斯框架的一个理论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何江;;体制壁垒和法治本土化的制度演进[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王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法院判决正确性问题探析——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竞合说起[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程宇;;“警察”职能异化的组织学分析——来自于沿海发达地区N区和H区的调查[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丘海雄;梁倩瑜;徐建牛;;国有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的逻辑——对广州一家国有企业的个案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史宝康;企业网络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尹珏林;企业社会责任前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慧娜;司法的“地方化”与“中央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志湘;从两岸物权法的制定与发展看德国法对中国民法的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晖阳;黎族婚俗视野下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卢苇;我国死缓适用标准的实证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周伟;审判委员会议案机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2 戴维·杜鲁贝克,王力威,潘汉典;论当代美国的法律与发展运动(上)[J];比较法研究;1990年02期

3 奥·凯恩-弗伦德,贺卫方;比较法与法律移植[J];比较法研究;1990年03期

4 徐昕,徐昀;非正式开庭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5年01期

5 朱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6 强世功;“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J];比较法研究;1998年03期

7 叶静;众怒难犯——万历四十四年董其昌抄家案[J];小康;2005年05期

8 王祺国 ,张荻秋;论审判独立的双重属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9 苏力;;曾经的司法洞识[J];读书;2007年04期

10 姜启波;;论法官判后答疑[J];法律适用;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井长水 杨万洲 本报记者 张惠君;[N];法制日报;2005年

2 柯良栋;[N];法制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阳;;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屈庆东;审委会应由领导型向专业型转变[J];法律与生活;2004年23期

3 张丽萍;;简析我国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改革[J];知识经济;2010年04期

4 李冀;;适用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的几点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年S7期

5 黄松有;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国情意识[J];人民司法;2000年06期

6 张松美;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利弊思考[J];当代法学;2001年02期

7 王瑞恒,刘传刚;谈建立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回避制度[J];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01期

8 林琳;;“审”、“判”应分离[J];东北之窗;2007年03期

9 喻名峰;略论人民法院内部组织结构之改革[J];学术交流;1999年01期

10 杜文勇;对我国完善审判组织的思考[J];前沿;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书宏;;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白书文;王玲;;完善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的职能,确保办案质量[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3 杨浩;;试论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树江;;重新整合审判委员会制度[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5 刘远山;;论审判委员会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姚云霞;;律师应列席审判委员会[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杨铭;梁展欣;;当前审委会改革中的六大盲点[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8 贺卫方;;尴尬的司法体制与无奈的制度设计——关于审判委员会去与留的另外一个维度的思考[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9 黎军;;试论审判委员会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蒋明军;;董必武法院内部监督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有西;法院改革的三大亮点[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2 周文馨;“四大班子”领导现身审委会[N];法制日报;2007年

3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名单[N];北京日报;2010年

4 屈庆东 胡琳琳 孔伟;规矩求方圆[N];济宁日报;2011年

5 王斗斗;“四药方”治审委会“慢性病”[N];法制日报;2008年

6 郭春雨;吉林高院出台意见加强人大代表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职人员名单[N];安徽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屠少萌;钟蔚莉:法槌在手 责任在肩[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娄银生 陈亚鸣;我省举办全省刑事审判高级研讨班[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谢炜 通讯员 董亭;“阳光”下的判决[N];云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全娥;陕甘宁边区司法改革与“政法传统”的形成[D];吉林大学;2012年

2 蔡宗翰;民事程序公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昌林;论刑事裁判权的归属[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赖波军;F高级法院:司法运作与国家治理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6年

5 丁海湖;案例指导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李瑰华;指导性行政案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吴建雄;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李轩;反思与重构: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中欣;审判中立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利;论专业审判委员会[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周伟;审判委员会议案机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波;审判委员会保留论[D];西南大学;2011年

4 曹祯;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胜权;试论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D];贵州大学;2007年

7 韦莉芬;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的功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伍贤华;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9 魏敏;论审判委员会制度[D];郑州大学;2003年

10 陈东强;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39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939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