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死刑案件检察监督的内在根据

发布时间:2017-10-09 10:47

  本文关键词:死刑案件检察监督的内在根据


  更多相关文章: 死刑案件 检察监督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抗诉 内在根据 量刑建议 刑事被告人 规则体系 监督活动 自由裁量权


【摘要】:正死刑案件中的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以量刑建议或刑事抗诉的形式对死刑案件进行的有权监督活动,以纠正法官量刑中的畸轻畸重现象。检察监督是死刑公正适用中重要一环,担负着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两方面的重要职能。为了确保法官公正适用死刑,避免侵犯罪犯人权现象的发生,各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强化对死刑案件的检察监督。可以说,探究死刑案件的检察监督,是破译死刑案件公正审判之谜的刑事诉讼法学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死刑案件;检察监督;刑事诉讼法学;刑事抗诉;内在根据;量刑建议;刑事被告人;规则体系;监督活动;自由裁量权;
【基金】:201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死刑案件检察监督研究》(项目号:GJ2013C27)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D926.3
【正文快照】: 死刑案件中的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以量刑建议或刑事抗诉的形式对死刑案件进行的有权监督活动,以纠正法官量刑中的畸轻畸重现象。检察监督是死刑公正适用中重要一环,担负着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两方面的重要职能。为了确保法官公正适用死刑,避免侵犯罪犯人权现象的发生,各级人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明楷;结果与量刑——结果责任、双重评价、间接处罚之禁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梁根林;;责任主义原则及其例外——立足于客观处罚条件的考察[J];清华法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静洁;;客观处罚条件之理论梳理与中国语境下的审视[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4期

2 王俊;;客观处罚条件的一个理论回归——兼论刑事政策学与刑法教义学的关系[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2年01期

3 张志钢;;《刑法》第17条第2款的体系定位与规范分析[J];研究生法学;2011年02期

4 杜文俊;陈洪兵;;即成犯、状态犯、继续犯的理论界分和评价[J];东方法学;2011年01期

5 周啸天;;携带凶器盗窃的刑法解析——对《刑法修正案(八)》的解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王唯宁;;风险社会的刑法控制——基于法定犯的思考[J];法律适用;2011年05期

7 王良顺;;论量刑根据──兼及刑法第61条的立法完善[J];法学家;2009年05期

8 姜涛;;集体劳资争议中警察权介入的刑法问题[J];法学;2012年06期

9 黄岩;;论客观处罚条件及其借鉴[J];法制与社会;2009年35期

10 文韬;朱仕武;;论风险社会下的刑法责任主义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凡松;;论“醉酒驾驶”的规范化量刑——基于Z市法院112份危险驾驶罪判决书的分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 陈柱钊;;如实供述罪行+退赃数额特别巨大=减轻处罚?!——“因如实供述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之实践应用[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周雪梅;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尹华蓉;论亲告罪的合理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拓;风险刑法理论的现代展开[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杨庆堂;非法经营罪立法及司法适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8 刘佩;结果加重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贾楠;刑法中的不可罚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刘箭;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轶城;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有限;论我国刑法中的加重情节[D];湘潭大学;2010年

3 史卉;犯罪可罚性阻却事由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4 谭X;论共犯的处罚根据[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宋凯;论持有行为独立性[D];吉林大学;2011年

6 颜朝生;数额在财产犯罪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毛校霞;客观处罚条件之解析与借鉴[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小婷;复合罪过形式概念之否定[D];南京大学;2011年

9 庄绪龙;财经犯罪刑法补充性评价[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秦荣萌;当代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槐植,杨书文;复合罪过形式探析——刑法理论对现行刑法内含的新法律现象之解读[J];法学研究;1999年01期

2 张明楷;“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J];法学研究;1999年03期

3 刘士心;犯罪客观处罚条件刍议[J];南开学报;2004年01期

4 许士友;;意大利刑法中的超故意[J];人民检察;2008年23期

5 储槐植;;刑法例外规律及其他[J];中外法学;1990年01期

6 山口厚;金光旭;;日本刑法学中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J];中外法学;2008年04期

7 周光权;;论主要罪过[J];现代法学;2007年02期

8 张明楷;论以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性质[J];中国法学;1999年06期

9 张明楷;新刑法与并合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10 劳东燕;;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莉;;我国死刑案件被和解的非正当性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莫丹谊;改革死刑复核制度的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3 陈光中,彭海青;我国死刑审判程序改革刍议[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4 李川,解永照;功利主义视角下的死刑新论[J];学习论坛;2005年10期

5 刘仁文;;落实死刑二审开庭的几个问题[J];观察与思考;2006年01期

6 童心;;关于死刑存废问题之思辨[J];法治研究;2007年03期

7 赵秉志;;中国现阶段死刑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8 胡兴东;;中国古代死刑行刑时间制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马丽丽;胡东东;;死刑案件建立三审终审制的可行性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李锐;;论死刑正当程序[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滢;;死刑案件中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探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武延平;武培;;学习董老的慎刑思想 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江桥;;乾隆朝民人死刑案件的初步统计与分析[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4 李卓凝;;浅谈死刑案件的法医临床学问题[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道鸾;;试论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6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9 温万名;;浅议最高人民法院拟收回死刑复核权——从董必武恤杀慎刑的法学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10 罗坷;梁腊梅;;我谈“两个证据规定”的背景和意义[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川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特邀专家咨询员 龙宗智;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规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欧阳晶;死刑案件由检察员负责审查[N];检察日报;2007年

3 朱新忠 李华胜 向巴四朗;全力支持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何淼玲邋通讯员 梁建军 江萌;省高院着力打造死刑案件“铁案工程”[N];湖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李劲松;确保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工作顺利[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记者  陈海发 冀天福;要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记者  李劲松;确保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工作顺利进行[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最高人民法院 陈学勇;关于做好死刑案件民事调解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斗斗 本报见习记者 李娜;严格证明标准强化刑案防错机能[N];法制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斗斗;江苏:建立个案审判信息反馈制度[N];法制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胡常龙;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陈华杰;论死刑适用的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韩红;我国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栋;美国死刑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刘云涛;死缓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陈果;论死刑正当程序[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U,

本文编号:999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999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d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