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15:25
本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企业委托—代理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委托人如何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使代理人在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努力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股票期权制度经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多年实践,被认为是解决经理人长期激励问题,提高公司竞争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随着我国中小企业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及《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的修订,从而使我国中小企业股票期权制度的宏观环境得到了一些改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更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及指导方针。然而,纵观近年来美国中小企业爆发的一系列财务造假事件,我们逐渐意识到这项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应该理性地对股票期权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合理的改进,重点研究导致其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内在缺陷,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便更深入地掌握股票期权制度的精髓,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期权制度,因此,研究股票期权制度无论是在时效性上、还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极富意义的选题。 本文主体分为六个部分: 首先,介绍了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其次介绍了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以及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然后介绍了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接下来探讨了国外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对我国的启示:之后是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模型体系的建立,包括模型构建的指导思想、模型指标选取和建立模型,再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案例分析;同时探讨了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方案的设计;最后是完善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建设的建议。主要包括:增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业绩评价体系和加强信息披露等主要内容。
【关键词】:股票期权 委托代理理论 业绩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76.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17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7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17-18
- 1.4.1 研究思路17
- 1.4.2 研究内容17-18
- 2 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相关理论综述18-30
- 2.1 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相关概念界定18-21
- 2.1.1 中小企业的定义18
- 2.1.2 股票期权的定义18-20
- 2.1.3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含义20-21
- 2.2 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相关理论基础21-26
- 2.2.1 人力资本理论21-22
- 2.2.2 委托代理理论22-24
- 2.2.3 管理激励理论24-26
- 2.3 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26-28
- 2.3.1 股票期权的正效应26-27
- 2.3.2 股票期权的负效应27-28
- 2.4 本章小结28-30
- 3 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现状分析30-43
- 3.1 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的总体状况分析30-33
- 3.2 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存在的问题33-36
- 3.2.1 没有明确股票期权激励的受益对象33-34
- 3.2.2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缺陷34
- 3.2.3 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34-35
- 3.2.4 经营者的业绩评价体系不健全35-36
- 3.3 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6-42
- 3.3.1 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36-38
- 3.3.2 市场方面的障碍38-41
- 3.3.3 思想认识方面的障碍41-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4 国外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经验借鉴43-49
- 4.1 美国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先进经验43-46
- 4.1.1 具体内容44-45
- 4.1.2 效果分析45-46
- 4.2 日本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先进经验46
- 4.3 国外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对我国的启示46-47
- 4.3.1 应该先从高科技公司入手逐步推行46
- 4.3.2 选择合理的考核指标46-47
- 4.3.3 不断完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实践中的实施47
- 4.4 本章小结47-49
- 5 建立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模型体系49-64
- 5.1 模型构建的指导思想49-50
- 5.2 模型指标选取50-56
- 5.2.1 层次分析法50-53
- 5.2.2 股权激励"9D"模型53
- 5.2.3 指标选取53-56
- 5.3 模型建立56-60
- 5.3.1 专家小组建立56-57
- 5.3.2 指标权重判定57-60
- 5.4 模型修正60-61
- 5.4.1 动态股权激励模式60-61
- 5.4.2 动态股权激励应用61
- 5.5 模型应用61-62
- 5.5.1 应用公司基本情况61-62
- 5.5.2 模型判定62
- 5.6 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方案的设计62-63
- 5.7 本章小结63-64
- 6 完善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建设的建议64-69
- 6.1 增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64
- 6.2 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64-65
- 6.3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65-67
- 6.4 完善业绩评价体系67-68
- 6.5 加强信息披露68
- 6.6 本章小结68-69
-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2
- 作者简历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凌云;;股改后我国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分析[J];企业经济;2007年04期
2 张小宁;经营者报酬、员工持股与上市公司绩效分析[J];世界经济;2002年10期
3 高春亮;略论人力资源管理与股权激励[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8期
4 张彩玉;对我国三大股权激励模式的成本分析[J];软科学;2004年05期
5 余珊萍,林辉;经理股票期权激励若干问题的探析[J];中国软科学;2001年05期
6 黄之骏;王华;;经营者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8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