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版权交易的发展趋势及对国内体育媒体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体育版权交易的发展趋势及对国内体育媒体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版 体育媒体 赛事转播权 发展趋势 新媒体 电视转播权 体育赛事 体育组织 公用信号 体育比赛
【摘要】: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媒体的发展,赛事转播权渐渐成为了体育赛事营销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组织者主要的收入来源。进入21世纪后,以互联网为起点的新媒体的出现给体育赛事转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体育大学;
【关键词】: 体育版 体育媒体 赛事转播权 发展趋势 新媒体 电视转播权 体育赛事 体育组织 公用信号 体育比赛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优势体育项目电视国际公用信号产品构成和推广研究”〈项目编号:12BTY055〉资助
【分类号】:G80-05;D997.1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媒体的发展,赛事转播权渐渐成为了体育赛事营销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组织者主要的收入来源。进入21世纪后,以互联网为起点的新媒体的出现给体育赛事转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版权是当下体育营销中讨论的热点。归纳多位学者的研究发现,体育版权的核心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成思;;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J];科技导报;1991年02期
2 张春燕,张厚福;体育知识产权的研究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赵豫;;关于体育竞赛电视转播著作权问题的探讨[J];体育科学;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熹;;论体育竞赛表演的表演者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2 吴衍忠;张春燕;;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相关问题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3 张岩晶;;试论我国体育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J];贵州体育科技;2012年04期
4 徐康平;;试论体育比赛的知识产权化——从电视转播权交易谈起[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黄海燕;陈洪;;体育产权进入产权交易所交易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张春燕;张厚福;;论武术知识产权保护[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薛原;;体育论文IDEA的知识产权保护[J];体育科研;2011年02期
8 马法超;于善旭;;体育无形资产、体育知识产权和体育无形财产权关系辨析[J];体育科学;2008年09期
9 袁兆春;孔庆余;;我国体育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12期
10 王卓;崔乐泉;;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兼容与互动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建国;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2 马法超;体育相关无形财产权问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钟媛;论我国广播组织权制度的完善[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武光前;体育冠名权的法理透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赵是瞻;体育知识产权保护[D];湘潭大学;2008年
5 金先军;论我国体育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D];延边大学;2009年
6 邓平;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7 石飞;过境货物知识产权边境措施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依民,刘铭徽;体育科研与著作权法──文献资料的引用与侵权[J];安徽体育科技;1998年03期
2 吴汉东;财产权客体制度论——以无形财产权客体为主要研究对象[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张立,石磊,黄文卉,朱国生,叶新新;我国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于善旭,马法超;体育标志与体育标志权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马法超,于善旭;论体育标志权的实现与救济[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吕明元;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开发与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张厚福;论运动竞赛表演的知识产权保护[J];体育科学;2001年02期
8 何慧娴;无争议规则与有争议实践——我国体育赛事广播电视转播权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6期
9 弗兰克兹·沃尔洛兹;体育与版权[J];体育文史;1997年01期
10 张杰;运动竞赛表演中的著作权保护[J];体育学刊;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奇;陈海清;;未来国际海事公约的发展趋势与影响[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马德才;;双重犯罪原则及其发展趋势——兼论我国《引渡法》的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3 薛菲;国际商事仲裁中实体法律适用的特点及晚近发展[J];法治论丛;2005年03期
4 张智聪;;浅谈合同领域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J];理论界;2005年12期
5 张咏梅;;国际啤酒标签法规的发展趋势[J];啤酒科技;2006年09期
6 马德才;;引渡中的双重犯罪原则及其发展[J];政法学刊;2007年01期
7 吴晓丹;;国际空间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黄新娣;李广辉;;民商事争议可仲裁性问题探究[J];太平洋学报;2006年05期
9 王祥修;;论国际民事诉讼的协议管辖制度[J];企业经济;2007年09期
10 高晓露;;现代国际水法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露;;现代国际水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余敏友;廖丽;;WTO培训调查研究报告[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段宁东;;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基本构架、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中国烟草发展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02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2年
4 王军;;国际体育仲裁制度对解决我国体育纠纷的启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张洁;;区域贸易协议晚近发展趋势及对WTO的法律影响[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6 彭凤莲;万尚庆;;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我国洗钱罪的发展趋势[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陈敬明;;辩诉交易在国际刑事审判中的实践及展望[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黄世席;;国际体育法若干基本问题初探[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9 黄伟;;国际法人本化趋势下WTO的互惠原则[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肖夏;;保障措施领域审查标准问题探析[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际商会仲裁院主席Robert Briner博士;国际商会仲裁发展趋势[N];中国贸易报;2001年
2 李 岩;人权的国际保障及违宪审查的发展趋势[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 肖永平 孙玉超;构建独立体育法学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理赔管理部高级业务主管 李松;欧洲关于环境损害责任的法律状况和发展趋势[N];中国贸易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慎思;雅典归来话仲裁[N];法制日报;2004年
6 霍政欣;冲突规范发展方向及法院适用应注意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谢庆;“神六”航天又热外空法[N];法制日报;2005年
8 段卫华;关于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N];光明日报;2006年
9 ;国际司法合作公约是个好平台[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东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王群;和谐世界理念和国际法基本原则[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寿波;论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黄世席;国际体育仲裁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杨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建东;WTO争端解决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2 吴鹏;国际投资自由化的法律规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邵宁宁;海事仲裁制度发展趋势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张潇;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遏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武宁宁;论国际海上反恐立法的发展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王咏晖;多边贸易体制下环境例外条款(GATT1994第20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赛帅;当代共同海损制度的评价与发展趋势[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郑彦鹏;论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高建明;论国家管辖权的发展趋势[D];贵州大学;2008年
10 李琳;国际贸易中劳工标准的国际法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02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0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