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候变化公众认知研究的模式、趋势与局限
本文关键词:国际气候变化公众认知研究的模式、趋势与局限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气候变化 公众意识 风险认知 行为 公众支持
【摘要】:自然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可能是全球在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社会科学家研究发现,公众的风险认知强烈影响了人们应对灾害的方式。基于美国一项有关公众气候变化风险认知、政策倾向与个体行为的深度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多国和全球的调查报告,梳理了当今国际公众与美国人民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观念和行为。并进一步总结出,尽管存在多种困难与障碍,如人们对当今全球公众舆论的缺乏理解,不了解快速的社会变革对于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规模环境的巨大破坏潜力,但是,对解决全球变暖的重要行动的意识、关心和支持,是当今世界公众认知的主流趋势。
【作者单位】: School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公众意识 风险认知 行为 公众支持
【分类号】:D996.9
【正文快照】: 自然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①可能是世界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社会科学家研究发现,公众的风险认知强烈影响了人们应对灾害的方式。由于气候变化所产生影响的延迟性、在不同区域间所耗费的成本分配不均,以及其不可控的特点,政策制定者在处理全球气候变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茂芝;刘寿东;张洪广;王亚伟;王英巍;;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不同特征居民对气候变化及冰冻圈变化的感知差异分析——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11年05期
2 王群;章锦河;;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3期
3 周旗;郁耀闯;;关中地区公众气候变化感知的时空变异[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4 邓茂芝;王英巍;毛炜峄;刘寿东;;阿克苏河流域公众气候变化感知及适应措施选择的差异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2年01期
5 王群;杨兴柱;;境外旅游业碳排放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2年01期
6 王俊;;从制度设想到贸易政策:美国碳关税蜕变之路障碍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1期
7 谢宏佐;陈涛;;中国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国内网民3489份的调查问卷[J];中国软科学;2012年03期
8 周景博;冯相昭;;适应气候变化的认知与政策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9 张慧;徐富明;李彬;罗寒冰;郑秋强;;基于气候变化的风险认知[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黎明;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Mweemba Liberty;[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青华;广东省居民对热浪的健康风险认知及适应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洪钧;;《京都议定书》生效周年述论[J];法学;2006年03期
2 李谭;;CDM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2期
3 徐振梁;;气候正义浅析——一种国际环境法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1年16期
4 ;“应对气候变化”溯源(会议·机构·政策)[J];中国投资;2011年05期
5 张绍鸿;张茂林;尤建新;;气候变化国际法治理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J];中国律师;2010年11期
6 刘冬青;论海事鉴定[J];航海技术;1999年05期
7 张蕾;;浅谈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J];商场现代化;2008年03期
8 王蓬勃;海事调查及其结论的法律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9 周静;试论宗教自由的规范构造——以联合国和我国相关文件为背景的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金永明;;论合作:构建和谐世界之方法与路径——以国际法领域的相关制度为中心[J];政治与法律;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琼;;国际法视角下气候变化争端的困境与出路——关注因纽特人的申诉[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2 王晓丽;;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法调控——对臭氧层保护经验的借鉴与分析[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3 刘惠荣;杨凡;;《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碳税制度的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李威;;论国际环境法律规制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均衡——国际气候环境谈判路径的法经济学论证[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5 冷罗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龚微;;论各自的能力与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7 蓝楠;;国际社会关于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调控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荆珍;;森林碳汇市场改革的法律思考——以气候融资为视角[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李雪平;;WTO、碳关税与中国企业的环境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娟;环境法专家解读气候变化公约[N];检察日报;2007年
2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经济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 罗小民;低碳经济需要资源立法支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竹华;证券法域外管辖权的合理限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婷婷;对欧盟取消班轮公会豁免权之思考[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2 王倩;国际气候制度中的国际环境合作[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徐国增;试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D];贵州大学;2008年
4 刘辰;国际环境条约的经济法精神[D];湘潭大学;2006年
5 刘宇鸣;《京都议定书》的经济法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欣;从《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机制论国际环境合作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潘凌;论清洁发展机制中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李慧;国际气候合作中的国家博弈与立法[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9 史金晶;国际减排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邢文静;对我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23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2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