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国际生态权利:解决吉登斯悖论的可能途径

发布时间:2017-10-13 09:33

  本文关键词:论国际生态权利:解决吉登斯悖论的可能途径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生态权利 国际人权主张 “吉登斯悖论” “保障型国家”


【摘要】:以气候问题为核心的全球环境问题存在吉登斯所提出的"吉登斯悖论"。然而,目前有关解决生态危机的理论不足以解决这样的议题。全球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国际生态权利问题,必须上升为国际人权冲突的高度来认知,确立起生态权利应有地位的国际共识。这个问题是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共有的全球风险所必须正视的人类基本道义问题,也应该是未来全球秩序构建的核心议程。未来应当以生态正义的价值观来影响全球化的生态文明思维,与此同时,将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形成国际生态权利共识的首要议程。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国际生态权利 国际人权主张 “吉登斯悖论” “保障型国家”
【分类号】:D996.9
【正文快照】: 生态问题起源于工业革命,到20世纪60年代,生态问题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我国的生态问题也十分严重,特别是近年来的大气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众多城市遭遇雾霾的围城。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只有不足1%的中国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格标准。[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必须正视生态问题[J];国土资源导刊;2013年03期

2 王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评介绿色运动引发的两种思潮[J];教学与研究;1986年06期

3 宁清同;;生态权视野下的《环境保护法》修改[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融伟;;晚清对外贸易商习惯探微[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2 薛小建;;论社会保障权的宪法基础[J];比较法研究;2010年05期

3 蔡华杰;;早期生态社会主义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田艳;;和谐社会理念指导下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姜延迪;;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张卫明;;晚清国际法研究回顾与前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王晓升;;可持续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利益[J];世纪论评;1997年Z1期

9 王海平;;关于武装冲突法适用的几个问题[J];当代法学;2008年06期

10 罗欢欣;;中俄边界争端中的国际法争议[J];东方法学;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亮;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宏乐;国际投资协定中的最惠国条款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汉大学;2011年

8 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张冀明;全球电子商务安全法制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王忠宝;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蔡守秋;吴贤静;;生态法:修改《环境保护法》的新视角[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树义;论俄罗斯生态法的概念[J];法学评论;2001年03期

3 崔义中;李维维;;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权利冲突分析[J];河北学刊;2010年05期

4 杜万平;;解读生态法学[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李建华,肖毅;自然权利存在何以可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1期

6 曹明德;生态法的理论基础[J];法学研究;2002年05期

7 李惠斌;;生态权利与生态正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角[J];新视野;2008年05期

8 杜金娥;周青;张光生;;游客的生态权利和生态义务刍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聚;;困境与张力——吉登斯后传统社会中的道德之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2 宋祥秀;;激进政治的未来——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政治构想[J];湘潮(下半月);2011年09期

3 殷叙彝;施罗德、吉登斯谈公民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J];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11期

4 汪建丰;风险社会与反思现代性——吉登斯的现代社会“风险”思想评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06期

5 白先愚;吉登斯对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的探索——国外名家论社会主义(一)[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6 周德清,李光玉;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观及其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邹吉忠;应对全球化:制度变革与生活政治——评吉登斯的全球化方略[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8 贾中海,刘莉;“第三条道路”的政治哲学观——吉登斯思想解析[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9 陈华兴;关于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初步评价[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10 黄皖毅;全球化、个人与生活政治——吉登斯关于全球化的进一步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琴;;述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朱红文;;社会科学观念的变革与和谐社会的建设[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陈学明;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走近马克思的启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德慧;政府规模:关键在于职能发挥[N];学习时报;2010年

2 胡颖峰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吴学安;“吉登斯悖论”:是谁阻碍环境文明前行的步伐?[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杭春燕;诗意地栖居,须破“吉登斯悖论”[N];新华日报;2013年

5 徐迅;不与国际接轨难有经济繁荣[N];国际金融报;2000年

6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一个折中的幻想[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7 郭忠华 中山大学政治学系;对吉登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透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徐桓(学人);吉登斯的尴尬和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郭忠华;从“文本”到“现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郭台辉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走进现场:人物思想研究要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丽萍;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胡颖峰;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郭忠华;解放政治的反思与未来[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中英;吉登斯的信任观及其当代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2 于素芳;吉登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田雪荆;吉登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厦门大学;2008年

4 黄永祥;国家理论:马克思与吉登斯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迪;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分析[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郭锐峰;论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张廷峗;吉登斯本体性安全理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林辰;吉登斯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李伟;吉登斯人的解放的哲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10 赵桂双;吉登斯与马克思关系问题探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24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24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1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