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制度适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制度适用研究
【摘要】:国际私法作为维护国家间民商事交往秩序的重要规则,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涉外民商事案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是国际私法的首要问题。依据国际私法规则选择法律的适用,能够解决多数法律争端,但也会出现违反立法和司法者意图的情况。作为保护内国利益的一种手段,对公共秩序制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制度,是一国法院依据本国的冲突规范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中,排除外国法适用的一个法定事由。对于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道德和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外国法,法院可援引公共秩序制度排除其适用,从而更好地维护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随着国际间民商事交往的不断加深,国家之间的法律冲突也随之发展,在国际争端的解决中·,公共秩序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私法领域,对于公共秩序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理论成果,各国的立法中也有普遍的确立,但在司法实践上,由于公共秩序制度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导致公共秩序制度的适用在实践中发挥着一把双刃剑的作用。对于公共秩序制度的本质、内涵和适用情形,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公共秩序制度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先阐述了公共秩序制度的历史演变,主要从理论和立法上的发展,展现公共秩序制度从萌芽到逐渐成熟的演进过程,以及各国的立法发展和立法方式;第二部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了各国的法律适用中关于公共秩序制度的具体适用。其中,列举了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对公共秩序制度的适用实践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了公共秩序制度与其他易混淆的概念,如其与法律规避、强制性法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公共秩序制度适用中的问题,如适用限度和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适用问题等。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从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具体分析我国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制度的适用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在司法实践的部分,笔者列举了一些我国法院的审判案例,涵盖了涉外民商事案件审判、涉外民商事裁判的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承认与执行、域外司法送达、调查取证等方面,详细解读了在这些案件中公共秩序制度的具体适用。第四部分阐述了公共秩序制度的特点和其在适用上的发展趋势。国际私法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看出公共秩序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阶段的扩大,而对其适用的限制,只是为了更好地使其发挥作用。
【关键词】:公共秩序 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适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公共秩序制度的发展和演进14-20
- 第一节 公共秩序制度理论上的发展14-18
- 一、公共秩序制度概念的萌芽时期14-15
- 二、公共秩序制度概念的明确提出15-16
- 三、公共秩序制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6-18
- 第二节 公共秩序制度立法上的演进18-20
- 一、公共秩序制度的立法实践18-19
- 二、公共秩序制度的立法方式19-20
- 第二章 公共秩序制度的具体适用20-33
- 第一节 外国司法实践中运用公共秩序制度之比较20-27
- 一、大陆法系国家20-24
- 二、英美法系国家24-27
- 第二节 公共秩序制度与易混淆概念的区分27-29
- 一、公共秩序制度与法律规避27-28
- 二、公共秩序制度与强制性法律28-29
- 第三节 公共秩序制度在排除外国法适用中的问题29-33
- 一、公共秩序制度排除外国法适用的限度29-30
- 二、排除外国法适用后的法律适用问题30-33
- 第三章 公共秩序制度在我国的适用33-47
- 第一节 我国关于公共秩序制度的立法现状33-36
- 一、国内立法中有关公共秩序制度的规定33-34
- 二、我国公共秩序制度的立法方式34
- 三、我国公共秩序制度的立法得失34-36
- 第二节 我国关于公共秩序制度的司法实践36-47
- 一、我国法院在法律适用中运用公共秩序制度36-44
- 二、实践中运用公共秩序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44-47
- 第四章 公共秩序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47-52
- 第一节 公共秩序制度的特点和评价分析47-49
- 一、公共秩序制度的特点47-49
- 二、公共秩序制度的评价49
- 第二节 公共秩序制度的适用趋势49-52
- 一、公共秩序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适用阶段扩大50
- 二、公共秩序制度的适用条件更加谨慎50-51
- 三、公共秩序制度的适用具有长期性51
- 四、国际公共秩序制度进一步发展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保国;;论公共秩序的自由裁量性[J];商业时代;2007年08期
2 于尔根·巴塞道;付颖哲;;欧洲公共秩序的独立[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肖永平;朱磊;;论欧共体法院对公共秩序规则的解释——基于判决承认与执行的视角[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陈儒丹;;国家公共秩序还是国际公共秩序——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公共秩序的定位[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10期
5 马天平;;积极培育公民的公共秩序意识[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09期
6 Б·А·维克托罗夫;锡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民警机关和公众[J];环球法律评论;1981年05期
7 胡冠武;;对公共秩序和治安秩序的区分及其管理的探讨[J];公安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8 孙宏伟;;公共秩序的结构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9 李升元,董月仙;公民维护公共秩序初探[J];当代法学;2003年09期
10 郭济;;推进公共服务[J];中国信息界;2003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永平;朱磊;;从克霍姆巴赫案看欧共体法院对公共秩序规则的解释[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建荣;;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窦炎国;;论公共秩序[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曾国平;龚桢;;“三公”:新时期政府行政的重点[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8 李金和;;梁启超的社会公德观[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覃荣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第几》教学设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新邋刘志岭;公共秩序意识与交通文明[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2 辽宁 李承志;职业打假有碍公共秩序?[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晏扬;给“扰乱公共秩序”一个边界[N];工人日报;2008年
4 本报评论员;全力打造良好公共秩序[N];廊坊日报;2010年
5 记者 邓晋伟 实习生 娜措;我市迎创城测评暨公共秩序集中整治工作部署会召开[N];拉萨晚报;2011年
6 记者 吉卫华 实习生 何承潜;全面改善城市公共环境和公共秩序[N];西安日报;2014年
7 段 莉;仲裁司法监督之公共秩序标准[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梁汴;公共意识应成为公民自觉[N];珠海特区报;2012年
9 记者 耿薇;重点治理食品药品安全 社会服务 公共秩序等领域[N];陕西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王峰;组织角色和公共议题:公共秩序内外的多样王功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兴智;公民参与、协商民主与乡村公共秩序的重构[D];浙江大学;2008年
2 宣增益;国家间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胥佳佳;我国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制度适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曾辉;基于公平、公益之中小学公共秩序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烨晗;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的尝试性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李正友;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公共秩序审查[D];苏州大学;2010年
5 谢丽娜;网络空间软件规制的公法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李超;“引爆型”公共事件何以可能[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28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28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