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海里以外大陆架法律制度与中国
本文关键词:200海里以外大陆架法律制度与中国
更多相关文章: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海里以外大陆架 划界案 中国
【摘要】: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诞生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最为完整的海洋法典——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创设了以第76条和附件二为核心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法律制度,使沿海国得以在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依据国际法建立范围最大、也是最后的国家管辖海域。地理位置相对不利的中国虽然存在一定的机遇,但来自周边各国的严峻挑战使得中国在东海、南海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划界异常艰难。中国需要在国家层面从历史性权力和全球战略的视角提出中国未来海洋权益的目标和对策。
【作者单位】: 江苏建筑学院;
【关键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海里以外大陆架 划界案 中国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中国未来海洋权益的外大陆架法律问题研究》(09YJA820068)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3.5
【正文快照】: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①(以下简称“《公约》”)所界定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约占海洋总面积约30%,深水油气田大部分分布在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区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还蕴藏有资源量和经济价值巨大的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结核矿床。因此,划定200海里以外大陆架与各沿海国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文丽;张学慧;张晓;;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争端及解决[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勇;;“冲之鸟”的法律地位及其对中日划界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卫彬;;论海洋划界中的禁止反言原则[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王建廷;;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国际法的新发展[J];当代法学;2010年04期
5 罗国强;叶泉;;争议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法律效力——兼析钓鱼岛作为争议岛屿的法律效力[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6 姚莹;;解决中日东海争端的司法路径探析[J];当代法学;2011年03期
7 朱凤岚;中日东海争端及其解决的前景[J];当代亚太;2005年07期
8 张卫彬;;公平原则及相关情况规则探讨——兼析中国东海大陆架划界基本主张[J];当代亚太;2010年01期
9 白洋;;国际船源污染防治法的特点和展望[J];东岳论丛;2010年08期
10 王泽林;;论专属经济区内的外国军事活动[J];法学杂志;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利民;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刚;论海洋污染责任认定及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陈百贤;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韩秀丽;论WTO法中的比例原则[D];厦门大学;2006年
7 陈威;论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王岩;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谭柏平;我国海洋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10 冯维江;安全、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规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关于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问题的思考——浅谈中日东海划界问题[J];学理论;2011年17期
2 卞相珊;;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船舶污染的管辖权[J];环境教育;2011年08期
3 张杰;邱宏;;海盗与海上武装抢劫犯罪的统计和分析(2000—2010)[J];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06期
4 詹金门;;海盗罪定义之新观察[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5 李因才;;南海争端:较量无声胜有声[J];南风窗;2011年14期
6 陈军武;;对我国刑法增设海盗罪的思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罗超;;南海争端解决机制法律框架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罗超;;海上能源通道安全国际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3期
9 张建;;分享北极 共谋合作大计[J];中国石油企业;2011年08期
10 韩逸畴;;论西北航道争端之困境与出路[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洋;;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期国际海洋资源保护法律之评析[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2 娄林;;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船舶防污染工作的促进作用[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十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冬青;;《海洋法典与海监职责》答辩提纲[A];中国航海学会1996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6年
4 韩曾萃;;河海、陆海分界的科学、法律依据[A];河海区域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李立;;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谈海事行政管理的发展战略问题[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十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学斌;;刍议中国对专属经济区船舶污染的司法管辖权[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肖汉强;;南海传统海疆界线是维护我国南海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喻国良;唐造造;;东海人工岛屿建设与海域保护战略之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刘冬青;;海洋法典与海监职责[A];中国航海学会1996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6年
10 李金明;;南海争议区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实行前景[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坤;把握海洋大势 应对各种挑战[N];中国海洋报;2006年
2 中国海监总队常务副总队长 张惠荣;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看海洋纷争[N];中国海洋报;2005年
3 焦永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5年与海洋划界(上)[N];中国海洋报;2007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翰灵;国际海洋法发展的趋向[N];中国海洋报;2006年
5 记者罗春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2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2年
6 升平;联合国大事记[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三晋骄子入席国际法庭[N];山西日报;2008年
8 杨晴川邋王薇;加紧争夺北极资源,美国拟有“约”在先[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于 含;海岛立法是构建海洋制度的必要环节[N];中国海洋报;2005年
10 记者 何洪泽、邹德浩;我代表呼吁维护国际海洋秩序[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沛;国际海洋法之海盗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宋云霞;国家海上管辖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李刚;论海洋污染责任认定及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孔志国;现代条件下的屯海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李亚敏;海洋秩序在国际秩序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冯维江;安全、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规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沈鹏;二战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区域美国外交决策研究—资源与利益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9 欧马;几内亚湾东海的海事争端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褚晓琳;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中的预警原则[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亚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我国海事行政管理[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熊须远;《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制下中国与日本韩国海洋实践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苏朝权;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与维护[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安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平时海上军事活动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马秋;中国南海矿产资源开发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秦晨晨;论国际海洋法对公海捕鱼自由的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赵文婷;沿海国渔业管辖权的扩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赵振飞;沿海国对领海外海域的管辖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张浩;试论联合国保护海洋环境的现状与发展[D];青岛大学;2008年
10 张恒;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海洋环境保护的管辖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5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3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