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武力反恐主张形成及其法律困境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23 10:50

  本文关键词:武力反恐主张形成及其法律困境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反恐 游击战 恐怖主义 国际法 使用武力


【摘要】:本文旨在描述冷战时期的低烈度武装冲突中,恐怖主义袭击如何从具有政治目的的犯罪性暴力活动,演变成为具有军事特点的行为,并且在特定的国际背景下,成为美国试图通过国际法使用武力制度加以打击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分析这种现实条件下,根据使用武力制度打击恐怖主义存在的制度困境。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
【关键词】反恐 游击战 恐怖主义 国际法 使用武力
【基金】: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240-zk1005)
【分类号】:D815.5;D995
【正文快照】: 一、导论军事打击恐怖主义(下称“武力反恐”),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下称“冷战后期)已经出现,并挑战国际法使用武力制度。和许多对国际法使用武力制度造成冲击的主张一样,这一观念源于美国,令倾向威斯特法里亚体系的国家及学者不快,但在有效运用国际法构建政策立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章庭;;探析恐怖主义的社会根源[J];理论导报;2007年03期

2 解永照;;犯罪学在反恐怖主义上的运用[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马勇;;欧盟的反恐机制[J];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02期

4 郭飞根;;恐怖主义活动斩草除根?[J];观察与思考;2004年01期

5 胡志勇;;宗教视角下的南亚恐怖主义特征与反恐的若干思考[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5期

6 于游;;简论恐怖主义概念界定问题[J];华章;2010年02期

7 黎宜春;;浅析恐怖活动与恐怖主义活动之区别[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8 高弘轶;反恐——中国政府义无反顾的选择[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5年03期

9 詹颖;;安理会授权武力打击恐怖主义问题的初步探讨[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11期

10 刘永昌;;恐怖主义势力对我国的威胁[J];学理论;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明;陆岸;;我国“反恐”与“防恐”的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2 冯敏;;苏中四分区群众游击战的兴起和发展[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玖玖;李先庭;张杰;;污染物传播规律在应急通风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文集[C];2008年

4 红英;;坚贞不屈的女红军战士[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三)[C];2005年

5 林宁;;新反恐形势下单线单级船闸安全的思考[A];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08年论文汇编[C];2008年

6 董阳泽;刘平香;张耀俊;;水下反恐安全系统方案研究[A];2007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马鸿;;9·11以来国际恐怖主义与跨国公司的发展——以美国跨国公司为例[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白中红;;论海上能源通道安全的国际法基础[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余建明;;论恐怖主义的历史现状、特点、原因及反恐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10 赵洁;唐丽娟;;遂行反恐维稳军事行动的防化装备保障管理的几点思考[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二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谭武军;俄加大北高加索地区反恐力度[N];人民日报;2009年

2 本报驻埃及记者 李潇;“基地”加速全球投棋布子[N];人民日报;2010年

3 本报专稿 李思;巴基斯坦政局给奥巴马反恐添麻烦[N];世界报;2009年

4 ;巴反恐开销拖累经济[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泽民;打开反恐技术装备新视野[N];人民公安报;2011年

6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中心主任 赵干城;美巴反恐:战略互利仍是主调[N];文汇报;2011年

7 张源;未来反恐或首选“斩首”[N];国防时报;2011年

8 金姗;四平:反恐进校园不再是争议话题[N];北方法制报;2011年

9 赵干城;不容乐观的南亚反恐形势[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旅美学者 吴澧;反恐也要守法[N];南方周末;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林亚军;“反恐”话语意识形态分析: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描写与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孙静;中俄在中亚的共同利益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少华;当代不对称冲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李汉中;恐怖主义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之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刘力维;武器系统射击效力分析理论[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张杰;成本规避与印尼和马来西亚在打击马六甲海峡武装抢劫犯罪上合作形式的选择(1998-2008)[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春艳;当代菲律宾恐怖主义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海芳;船舶登临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D];湘潭大学;2011年

3 孙永胜;国际反恐形势下公民个人自由权利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张建威;恐怖主义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曲芳艾;论当今世界民族分离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志伟;上海合作组织对维护其成员国在中亚的利益之作用[D];暨南大学;2008年

7 卢荣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D];苏州大学;2005年

8 孔祥库;恐怖主义与反恐心理战策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张优东;恐怖主义犯罪现状、根源及立法完善[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王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恐怖主义危机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3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83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1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