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诸岛主权归属与条约法的适用
本文关键词:钓鱼诸岛主权归属与条约法的适用
更多相关文章: 钓鱼诸岛 钓鱼岛争端 主权归属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摘要】: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有关条约解释、条约名称、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条约冲突以及条约必须遵守等条款的规定,经过对涉及钓鱼诸岛的条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的条款应解释为包括钓鱼诸岛;二战结束时签订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因为日本签署《日本投降书》而对其具有法律拘束力,日本应将钓鱼诸岛归还中国;战后同盟国与日本签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规定南西诸岛等地由美国托管,日本不予反对,中国没有签署而对中国无约束力,美国应因其和《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相冲突而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美日《归还冲绳协定》将本属于中国的钓鱼诸岛交给日本,美国不仅违反了二战结束时有关条约的规定,而且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总之,根据有关涉及钓鱼岛问题的条约,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精神对这些条约的效力和含义等进行评估和解释,可以认为中国拥有对钓鱼诸岛的主权,日本对其进行的控制和管理是非法的。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钓鱼诸岛 钓鱼岛争端 主权归属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分类号】:D993.5
【正文快照】: 一、导论钓鱼岛等岛屿(钓鱼诸岛)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北东经123°25'至124°45'和北纬25°40'至26°的东海海面上,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等5个小岛和3个礁岩组成,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平方公里。钓鱼诸岛距离中国台湾基隆市约92海里,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晓望;;台湾光复与钓鱼岛列屿的法理回归[J];东南学术;2011年02期
2 曲波;;国际法院解决岛屿主权争端适用的法律原则[J];法学杂志;2011年02期
3 张卫彬;;论国际法院的三重性分级判案规则[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5期
4 刘春明;;《马关条约》与钓鱼岛列岛[J];太平洋学报;2012年07期
5 张新军;;国际法上的争端和钓鱼诸岛问题[J];中国法学;2011年03期
6 管建强;;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钓鱼岛领土主权纷争[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饶戈平;[N];人民日报;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胜;;从国际法的视角看民族自决与台湾前途[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张卫彬;;国际习惯法在我国适用探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邱本;论承诺[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4 王玉贵;60年代前期中日关系研究[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5 高凡夫;李天刚;;中共主要领导人早期中日友好思想述论——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0年02期
6 王艳丽;;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际法原则的发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黄世席;“约定必须遵守”与中日战争赔偿问题[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8 唐明毅;;论贯穿国际航空运输法发展过程的矛盾与挑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孙红艳;;影响中日LT贸易实施的政治因素[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曾华群;试析“港荷投资协定”的特征[J];比较法研究;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勉励;;关于新中国处理中英旧条约之初探[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澎;;日本民间对华友好团体与中日关系[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1期(总第106期)[C];2012年
3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张华;;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黄素梅;;论迟到的保留[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蔡先凤;;核损害民事责任的国际法基础[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7 雷益丹;;《建立欧洲宪法条约》:迈向欧盟的宪政和谐[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8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9 王键;;“台湾问题”与日本——历史与现实的述论[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10 余民才;;中日东海问题原则共识述评[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9年卷第1期[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潘俊强;论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法理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温融;应对气候变化政府间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裴兆斌;追缴腐败犯罪所得国际司法协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李响;国际法视野下的中国海事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王天红;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张军旗;世界贸易组织监督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张民军;日本战争赔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肖冰;《SPS协定》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俊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彭朔弦;《开普敦公约》在我国适用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崔吉燕;钓鱼岛归属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江锋;中国沉默权的确立与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5 汪庆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汪明月;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效力扩张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吕芳;中日关系“蜜月期”(1978-1989)文化交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德昆;“道义外交”与新中国对日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保福;论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雷亚慧;就业歧视的法理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理海;从国际法看我国对南海诸岛无可争辩的主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曲波;;有效控制原则在解决岛屿争端中的适用[J];当代法学;2010年01期
3 王子昌;;新马岛屿争端之判决:依据与启示[J];东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4 吴慧;;国际海洋法争端解决机制对钓鱼岛争端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吴辉;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J];国际论坛;2000年04期
6 崔丕;中日《马关条约》形成问题研究[J];近代史研究;1987年04期
7 张新军;;法律适用中的时间要素——中日东海争端关键日期和时际法问题考察[J];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8 刘中民;滕桂青;;十余年来国内南海问题的历史地理和法理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孙伶伶;从国际法角度分析钓鱼群岛主权问题[J];日本学刊;2004年02期
10 戚其章;;钓鱼岛主权归属之争及相关问题——日本明治政府的南扩战略与战后处置[J];学术月刊;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宇;;北极地区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戴彩云,洪萍;钓鱼岛的法律地位及主权归属[J];党史文苑;2005年20期
3 周静;;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1年10期
4 王玫黎;宋秋婵;;论新形势下钓鱼岛争端的解决策略——以法律手段为视角[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3期
5 梁靖;;国际法视角下的钓鱼岛主权归属[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王玫黎;宋秋婵;;论新形势下钓鱼岛争端的解决策略——以法律手段为视角[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胡小良;;试从国际法视角看中日钓鱼岛之争[J];湖南农机;2008年05期
8 杜秋菊;;黄岩岛主权归属中国的国际法论证——以“菲律宾领海基线法案”为切入点[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7期
9 吴慧;;国际海洋法争端解决机制对钓鱼岛争端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新军;;国际法上的争端和钓鱼诸岛问题[J];中国法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小勇;;论中美知识产权“刑事门槛”争端的法律问题[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2 宋杰;;国际法院司法实践中的非当事国形式的参加问题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慎思;回顾与展望:国际法院年[N];法制日报;2006年
2 周波;国际法:能否让战争走开[N];法制日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 李辉;自决权不等于分离权 承认不等于合法[N];法制日报;2008年
4 王翰灵;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法律依据充分[N];法制日报;2005年
5 上海社科院海商法 海洋法中心副主任 金永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重叠了怎么划界[N];东方早报;2009年
6 金永明 上海社科院海商法海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法中的钓鱼岛归属权[N];东方早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水;从国际法视角看中日钓鱼岛之争[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张璇;中日钓鱼岛争端与东海大陆架划界[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陈力;钓鱼台群岛主权归属问题之国际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4 宋玉祥;中日钓鱼岛争端之解决的国际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李晓玲;论南海海域U形线的法律性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崔熙东;中日两国钓鱼岛纷争的国际法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卫鑫;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孔静静;浅议中日东海权益之纷争[D];吉林大学;2006年
9 高坤;中日东海海权之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石鹏飞;南沙群岛争端和平解决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83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83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