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主权海域开发大安全观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主权海域开发大安全观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主权海域 全面经略开发 大安全观 创树与践行
【摘要】:鉴于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主要是我国来自海洋所面临的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并且着眼于落实中共十八大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由于来自海域比来自陆域的安全挑战更为突出与尖锐,所以有必要以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创树与践行中国主权海域开发大安全观: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统筹陆海两域国家开发战略;保障海洋权益安全,以区域为对象采取有效对策;保障海洋资源安全,逐步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海洋经济安全,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取向;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分别解决各大海域污染问题;保障海洋社会安全,创新涉海职能部门管理模式;保障海洋信息安全,抢占海洋信息战略思想高地;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大力完善四通八达战略格局;保障海洋军事安全,务实推进区域和谐海洋建设;保障全球海洋安全,加大步伐跨入海洋强国行列。上述十大"保障",形成了中国主权海域开发大安全观的推进体系,能够为国家全面经略海洋,逐步建成海洋强国提供理论上的坐标系和实践上的参照系。
【作者单位】: 世界海洋城市总部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主权海域 全面经略开发 大安全观 创树与践行
【基金】:国家海洋软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陆海统筹一体化开发战略取向研究”(项目编号:OSS 201112) “中国海域开发安全战略研究”(项目编号:OSS 201218)的主要研究成果
【分类号】:P74;D993.5
【正文快照】: 纵观人类社会的航海历史,从公元的现实进程,中国海域开发大安全观强主权范围,大力整合海域板块。中国海前3世纪至15世纪中叶,中华民族航海调抓紧整合海域为新版块,并与东部、域开发大安全观不仅需要积极推进整合事业始终雄踞世界前列。但是,由于受西部、东北、中部等方位性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方雄;;且谈新形势下的安全观[J];科技资讯;2009年03期
2 苏长和;;安全观的演变[J];世界知识;1996年20期
3 汤广辉;;冷战后安全问题断想[J];世界知识;1996年19期
4 佟志国;;关于树立大安全观的思考[J];科技风;2012年05期
5 萨本望;;我国安全观的变化及相应政策调整[J];世界知识;1998年24期
6 徐德蜀;;树立大安全观 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J];科技潮;1997年09期
7 肖鹏;;树立新型海洋安全观[J];海洋世界;2009年09期
8 金磊;呼唤大安全观 创造低熵生活[J];城市与减灾;2002年01期
9 张艾妮;;中国因素对马来西亚新海洋安全观的影响[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城市与减灾》杂志征稿启事[J];城市与减灾;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金林;李东强;;论科学安全观谈安全管理[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德蜀;张爱军;;平安奥运与大安全观[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雯雯;;大力倡导安全观[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4 王汉中;;粮食安全观应与时俱进[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5 蒋方政;;树立科学的安全观,为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6 程鹏雷;焦振炜;;安全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平 (作者单位:北京总队十三支队);特战特训保安全[N];人民武警;2007年
2 牛俊峰;安全也是“硬要求”[N];中国国防报;2009年
3 市政协委员 吴建中;全程全域全员树立世博大安全观[N];联合时报;2009年
4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王义桅;用大安全观化解亚洲悖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5 庞清杰;提出亚洲安全观正逢其时[N];解放军报;2014年
6 ;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亚太美好未来[N];解放军报;2014年
7 记者 张春晓 赵嫣 帕斯卡 王其冰 苗壮 周檬 郑世波 王峰 张青 梁有昶 仇博 陈汉琪;亚洲安全观体现中国“大国胸怀”[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8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越南大使 齐建国;亚洲安全观意义深远[N];人民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江玮;亚信峰会倡导“新亚洲安全观”[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10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张军社;新型海上安全观符合各国利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叶青;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小华;观念与国家安全:中国安全观的变化(1982—2002)[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李学保;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安全合作:理论争鸣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中美安全观:差异及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2 党昊;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对安全观演变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费芸;欧盟安全观与东盟安全观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4 荆琪;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探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赵汗青;中国共产党的公共安全观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明权;论冷战以来西南边疆安全环境的演变[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林泉;从“9·11”事件透视美国的安全观转变和危机决策[D];吉林大学;2007年
8 瞿少华;“9·11”后美国安全观的调整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桑丽;东南亚合作安全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官晴华;论江泽民国际安全观[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84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8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