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法视角下的航权交换刍论

发布时间:2017-10-27 14:08

  本文关键词:国际法视角下的航权交换刍论


  更多相关文章: 领空主权 航权 航权交换 开放天空


【摘要】:本文通过对从航权诞生时起出现的主要航权交换的模式进行历史性的纵向探索,包括对各种形态的双边航空协定,区域性的航权交换的安排,以及全球性的多边航空协定进行梳理和研究。试图得出各种双边航权交换模式的特点、进步与局限,在区域多边领域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在全球多边领域的探索的状况。同时,在论述各种类型的双边、区域多边、全球多边协定的过程中,逐步得出结论。目前,双边模式依然是世界各国行使领空主权进行航权交换的主要模式,但这一模式侧重于领空主权的保护。数量众多,规则繁杂的航权交换的各种双边协定对追求自由与快速的航空公司而言已然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在区域多边范围内要比在全球范围内更容易达成具有广泛自由的航权交换协定,比如欧盟与东盟。但我们仍然希望全世界的天空能真正突破国界,成为真正的自由开放的天空。WTO为实现世界开放的天空作出了真诚的探索,但这一目标显然需要各个国家之间广泛的相互合作。本文进一步得出结论,国际航权交换的法律化需要各国做出真正的努力。这不仅仅需要各国大力发展本国的航空运输业,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达成利益的一致;进一步需要各国改革国内航空法,促进本国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更需要各国在国际航空法方面加强合作。从目前各国航权交换的实践来看,达成一个全球统一的航权交换的制度,还有诸多的困难。但依靠单个国家的实力,尤其是众多航空欠发达国家的实力,难以真正与美国、英国等航空服务业发达的国家产生有效的合作。各国积极开展区域多边的合作,在目前来看,是实现航权交换更加自由最切实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领空主权 航权 航权交换 开放天空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
  • 第一章 航权的起源8-13
  • 一、领空主权的成文化8-9
  • 二、航权及其内涵9-13
  • (一)航权的概念9-10
  • (二)五种航权10-11
  • (三)其他航权11-12
  • (四)航权的主要内容12-13
  • 第二章 航权交换的双边模式13-23
  • 一、芝加哥模式13-15
  • (一)芝加哥模式产生的背景13-14
  • (二)芝加哥模式的主要内容14
  • (三)对芝加哥模式的评价14-15
  • 二、百慕大模式I15-17
  • (一)百慕大模式I产生的背景15
  • (二)百慕大模式I的主要内容15-16
  • (三)对百慕大模式I的评价16-17
  • 三、百慕大协定II17-18
  • (一)百慕大协定II产生的背景17
  • (二)百慕大协定II的主要内容17-18
  • (三)对百慕大协定II的评价18
  • 四、事先确定运力模式18-20
  • (一)事先确定运力模式产生的背景18-19
  • (二)事先确定运力模式的主要内容19
  • (三)对事先确定运力模式的评价19-20
  • 五、自由模式20-23
  • (一)自由模式产生的背景20
  • (二)自由模式的主要内容20-21
  • (三)对自由模式的评价21-23
  • 第三章 开放天空模式23-27
  • 一、开放天空模式产生的背景——美国的开放天空政策23-24
  • 二、开放天空模式的主要内容24-26
  • 三、对开放天空模式的评价26-27
  • 第四章 欧盟的区域性航权交换27-32
  • 一、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航权交换28-30
  • (一)第一套一揽子方案28
  • (二)第二套一揽子方案28-29
  • (三)第三套一揽子方案29
  • (四)对三套一揽子方案的评价29-30
  • 二、欧共体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航权交换30-32
  • 第五章 航权交换的全球性多边模式——GATS《航空运输服务附件》32-36
  • 一、背景32-33
  • 二、GATS基本原则与国际航空运输服务的相容性与不适应33-34
  • (一)最惠国待遇原则33
  • (二)透明度原则33-34
  • (三)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原则34
  • 三、GATS《航空运输服务附件》的主要内容34-35
  • 四、对《航空运输服务附件》的评价35-36
  • 第六章 中国在航权领域的实践36-39
  • 一、国内航空服务业的历史及现状36-37
  • 二、中美航空协定2007年《议定书》37-38
  • 三、中国-东盟航权开放38-39
  • 第七章 结论39-45
  • 一、航权的不断开放是历史的总趋势39-40
  • 二、开放航权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40
  • 三、航权交换的双边模式具有难度的差异40-41
  • 四、区域多边途径是重要的跳板41-43
  • 五、对我国的建议43-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附件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聆怡;;领空主权内涵在航权交换中的侧重变迁[J];中国市场;2014年22期

2 王立志;王新鹏;;试论将国际航权纳入WTO框架的可行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肖永平;孙玉超;;论现代国际航空法的自由化趋势[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杨治远;;航权开放与国家经济发展及经济安全的思考[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黄涧秋;;“开放天空”:欧盟航空运输管理体制的自由化[J];欧洲研究;2009年02期

6 乔秀文;王霞;;东盟“开放天空”对整个亚洲的影响[J];空运商务;2008年10期

7 张德志;张恒阁;;美欧天空开放协议对世界航空业的影响[J];中国民用航空;2007年11期

8 张恒阁;张得志;;天空开放的新进展与中美中欧新航空协议[J];中国经贸;2007年10期

9 王献平,庄爱萍,郑田颖;第五航权与中国民航[J];中国民用航空;2005年07期

10 刘伟民;开放航权是历史的必然[J];中国民用航空;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孙玉超;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川醌;海南航权开放法律制度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2 周倜;第五航空权开放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刘老,

本文编号:1103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03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5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