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内化的表现、动力及其影响
本文关键词: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内化的表现、动力及其影响
【摘要】: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在中国与国际气候制度的互动中,归口单位的设立调整、政府议事日程的调整变化、具体气候政策与实践应对是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内化的具体表现,利益获得、制度压力和生态损益是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内化的重要动力。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内化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国生态理念的变化、环境治理方式的调整和低碳行为的树立。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206) 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631202)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613Y27)
【分类号】:D996.9
【正文快照】: 2014年12月1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次缔约方会议及《京都议定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在秘鲁利马落下帷幕,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这充分体现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利益范围及行为主体的广泛性。但从根本意义上说,在国际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晓军;改革开放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评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何建坤;;世界气候变化的挑战与中国低碳发展对策[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5期
3 何建坤;刘滨;王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的挑战与对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马建英;;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的内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6期
5 郭树永;国际制度的融入与国家利益——中国外交的一种历史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4期
6 吴耀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与中国的应对[J];攀登;2010年02期
7 曲格平;从斯德哥尔摩到约翰内斯堡的发展道路[J];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昕春;;治理的层次及其基本内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林钟高;于鑫;吴玉莲;;全球会计治理框架下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李义中;全球治理理论的基本取向问题析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廖莎;黄茂钦;;小产权房政府治理法律对策研究[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9年00期
5 南玉霞;论国际反恐斗争与国家主权之关系[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任丙强;曹庆萍;雷强;;“官办”行业协会的发展路径研究——治理理论途径的建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杨扬;许晓春;;国际视野下的腐败治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王续添;转型期中国的中央权威:挑战与回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J];长白学刊;2003年03期
9 汤道化;孙硕;;城市化进程中城郊村的公共治理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王吉峰;;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公共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玉山;赵洪亮;;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碳博弈[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2 周笑梅;;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的学习型政党建设[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3 钱元强;;“中医”治国还是“西医”治国——公共管理中“治理方式”的选择[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常文韬;包景岭;朱赛鸿;李燃;孙韬;;低碳生态住区熵分析及熵减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6 曾文革;张婷;;后京都时代中国能源法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袁政;;城市管治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陆文荣;;社会管理:作为实践和概念[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郁建兴;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一个概念性考察[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侯保疆;梁昊;;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探析——以广东省为例[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7 朱孟才;中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春阁;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董石桃;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杨紫翔;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内政府机构改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静;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建伟;公私合作制在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王静;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供给中政府角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蒋燕妮;多中心公共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崔云莺;我国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徐楚锟;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杨威;治理视野下的青少年网瘾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民旺;朱立群;;国际规范的国内化:国内结构的影响及传播机制[J];当代亚太;2011年01期
2 李志永;张月英;;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于宏源;;国际制度与政府决策转型[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1期
4 张磊;;国际气候政治的中国困境——一种微观层次的梳理[J];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5 洪大用;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J];教学与研究;1999年08期
6 王昂生;中国减灾十年[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9年02期
7 苏长和;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国际关系研究[J];美国研究;2003年04期
8 张海滨;;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连续性与变化及其原因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10期
9 陈迎;;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及对中国谈判立场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2期
10 李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演进逻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宗山;史文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国际气候合作:历程、动因与对策[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5期
2 王瑞彬;;国际气候变化机制的演变及其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3 严双伍;肖兰兰;;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演变[J];当代亚太;2010年01期
4 孙畅;;国际气候体制构建中的发展难题[J];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10期
5 李慧明;;当代西方学术界对欧盟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研究综述[J];欧洲研究;2010年06期
6 王伟男;;欧盟国际气候政策中的消极因素[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12期
7 严双伍;高小升;;欧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与利益诉求[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4期
8 陈潭;李松柏;;“吉登斯悖论”与国际气候政治图景[J];探索;2013年02期
9 高小升;;试论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立场的演变[J];理论导报;2013年08期
10 罗勇;郭战峰;宋亚芳;;国际气候制度框架的建立与发展趋势[J];亚非纵横;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雅敏;;国际气候政策的评价标准分析[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施奕任;;国际气候倡议与中国的组织应对[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特约专家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王遥;认清气候融资形势 推动经济绿色转型[N];证券时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国际气候新秩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陈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怀畅 整理;陈迎:国际气候谈判的关键是公平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李月 美国Climate Insights LLC公司;气候谈判的“去美国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 亦卓;建立公平而有效的国际气候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与发展权益”研讨会举办[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研究员 胡键;中国:国际气候制度的建设者[N];文汇报;2008年
8 朱广菁;我国青少年初登国际气候舞台[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陈迎;合作推动国际气候谈判[N];人民日报;2009年
10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刘新宇;“气候门”难以影响国际气候博弈[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建英;国内结构与制度影响:国际气候制度在中、美两国的影响研究(1990-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锋亮;国际气候制度中的遵约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王博;国际气候会议的政策转移态势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甘恢运;国际气候合作的可行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徐,
本文编号:1144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4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