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国际诱拐儿童民事方面公约》评介——兼论我国加入公约的可行性
本文关键词:海牙《国际诱拐儿童民事方面公约》评介——兼论我国加入公约的可行性
更多相关文章: 海牙 《国际诱拐儿童民事方面公约》 儿童快速返还机制
【摘要】:国际私法上的儿童诱拐是指夫妻一方通过非法迁移或者滞留儿童而改变儿童惯常居所,对原有监护关系或监护权的具体行使状态的一种改变,它在侵害儿童最大利益的同时也对其他监护人的合法监护权或者探望权的行使造成损害。1980年海牙《国际诱拐儿童民事方面公约》确立了儿童快速返还机制,精巧平衡了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利用国际司法行政合作机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加入公约不仅有实际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不存在重大的立法障碍,对于我国国际和区际之间儿童诱拐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分类号】:D998.2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二战以后,随着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流动、跨国婚姻及离异事件的不断增多以及出入境手续的日益简化,国际儿童诱拐现象十分突出。涉外婚姻破裂后,父母一方未经他方同意单方将子女带回其原国籍国或住所地国家,或者趁子女探望之际而将儿童滞留,此种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金兰;;1980年海牙《国际诱拐儿童民事方面的公约》及其实施机制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用;;欧盟国际儿童民事诱拐新机制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佳;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保护儿童权利公约履约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林漓;国际儿童诱拐公约实施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用;杜焕芳;;美国处理儿童诱拐案件的立法与实践[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斯·范鲁;余菲译;;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的回顾与展望[J];研究生法学;1999年03期
2 何其生;;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二十年回顾[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8年02期
3 郭玉军;肖芳;;“十五”期间中国国际私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6年01期
4 陈卫佐;;冯·梅伦对比较法和国际私法的贡献[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5 董安生;郑小敏;段庆喜;;2004年国际私法学学术研究回顾[J];法学家;2005年01期
6 袁泉;论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与荷兰国际私法[J];法学评论;1998年02期
7 高晓力;;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选择法院协议公约》与对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的影响[J];人民司法;2006年03期
8 ;国务院关于决定接受《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章程修正案》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年32期
9 杨松;高岚君;;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06年年会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蒋志培;关于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的一次特别会议[J];人民司法;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志瑾;;欧盟国际私法统一化新进程:欧共体加入海牙国际私法会议[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姜丹明;;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权问题[A];专利法研究(2001)[C];2001年
3 乔雄兵;;信息技术与域外取证:问题、理论与规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姜丹明;;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国际协调[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5 王吉文;;海牙《协议选择法院公约》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6 韦经建;陈泽桐;;关于建立内地与香港民商事区际司法协助制度的若干问题[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7 叶斌;;2005年《选择法院协议公约》判决承认与执行规则之述评[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韩晓玲邋通讯员 王怀民 杨玲;武汉廿载坐镇国际私法研究中心[N];湖北日报;2007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杜焕芳;《海牙国际司法救助公约》介评[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黄进 李庆明;提升中国国际私法在世界上的影响力[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杜焕芳;《海牙送达公约》及其在我国的实施[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乔仕彤 张一弛;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评述[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武社科;全球化与国际私法的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复旦大学法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 张宏乐邋张倩;跨国证券交易法律适用问题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刘力;国际民事诉讼的理念[N];法制日报;2003年
9 段卫华;关于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N];光明日报;2006年
10 丁小军;域外取证的国际规范:海牙取证公约简介[N];人民法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焕芳;国际民商事司法与行政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智;国际私法中互联网管辖权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李广辉;《民商事管辖权及外国判决公约》(草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晓琼;跨境破产中的法律冲突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王克玉;域外取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朱颖;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统一立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论域外电子送达方式[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岳瑞芳;论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主要规则及对我国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王德辉;论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王进;论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刘柏良;《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及国际合作公约》的新成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祁幸;2005年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所涉主要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赵欣;论国际收养法的发展与成就[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孙黎明;互联网对传统冲突法连结点的冲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谢少清;反致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杜宇;网络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国际协调[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9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6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