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洋善治的国际法律义务
本文关键词:论海洋善治的国际法律义务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善治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年《奥胡斯公约》 年《伦敦公约》 《OSPAR 公约》 《MARPOL/ 防污公约》
【摘要】:目前关于海洋善治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家实践仍在发展中,本文认为海洋善治需具备八个要素,并以此八个要素作为本文的分析架构。此八个要素分别为:法治、公众参与、透明化、基于共识之决策、责任制、公平与兼容并蓄、回应性以及一致性。透过对国际法律文件的检视,本文总结到海洋善治的这八个要素部分被国际条约以及国家实践所支持,但是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一致认可。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涉两岸的海上侵权争端解决机制之研究”(编号:IFW12065)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编号:2012Z45C)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政府管理体制研究”(编号:13BZZ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3.5
【正文快照】: 一、引言海洋法政学界一直以来致力于发展一套有效的海洋治理的机制,〔1〕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套被普遍接受的治理机制或政策方案,以促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一致合作。“善治”(Good governance)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积极且建设性的要素,〔2〕其为一个开放性的决策过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莉萍;孙文明;;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环境、结构与合作[J];经济学家;2013年09期
2 孙悦民;张明;;海洋政策体系研究进展[J];海洋信息;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庄;基于结构、工程、监管减排与排污权交易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琳;海域使用管理实践研究与理论探讨[D];厦门大学;2008年
2 孙丽;中外围海造地管理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赵钦聪;中国围海造地引发的近海生态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洪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构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马赛;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困境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范红霞;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S1期
4 汪劲;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之公众参与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的施行[J];法学评论;2004年02期
5 费广胜;论我国公众参与机制的缺陷与制度创新[J];理论界;2004年06期
6 ;圆明园环评风波启示录[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28期
7 刘思圻;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问题[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马丽英;;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理论界;2006年02期
9 吴真;;生态决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前提分析[J];行政与法;2006年05期
10 黎军;;论通过行业协会实现公众参与[J];政治与法律;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佩儿;周琼;;宁波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邱鹏飞;雍国玮;郝思特·绍尔;;德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两阶段公众参与[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明;唐春媛;;试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润羊;花明;;可持续发展中的公众参与[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5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6 苏美蓉;刘仁志;程红光;杨志峰;;关于深化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高超;阎伍玖;;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索[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周玉梅;;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9 陈锦文;;基于“公众参与”范式的公共政策制定[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10 周善东;;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政治学意义[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刚;公众参与是环保的治本之策[N];中国老年报;2006年
2 王桥;环保投诉热线期盼公众参与[N];贵州日报;2007年
3 记者 蔡成刚 刘禹兵;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N];今日信息报;2007年
4 武卫政;公众参与需“握指成拳”[N];人民日报;2007年
5 陈丽君;明确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的前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6 鲍京新;城乡规划需要公众参与[N];中华建筑报;2007年
7 林培;推动公众参与 共创生态文明[N];中国建设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施琛耀;环保有奖举报:以奖促惩推进公众参与[N];江苏法制报;2009年
9 本报通讯员 冯涛;邯郸县鼓励公众参与执法[N];中国环境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康伟 孟祥宁 云菲 张亚萌 本报驻上海记者 杨雪华 梁s,
本文编号:1183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8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