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难民”应受国际法的保护
本文关键词:“气候难民”应受国际法的保护
【摘要】:从国际法当前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气候难民"不属于国际难民的范围,不受国际法的保护。文章系统分析了国际法保护"气候难民"的必要性,认为,全球环境危机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已经淹没了海拔较低国家的领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此而导致的"气候难民"如同国际难民一样,不能返回原住地,因此应当受国际法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措施,预防出现"气候难民"和保护"气候难民"的合法权利。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D998.1;D996.9
【正文快照】: 2001年,图瓦卢对外宣布,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该国居民生存,预计到2050年,海水上升将会淹没整个图瓦卢,所以不得不与新西兰签订协议,并于2002年开始陆续搬迁到新西兰(科苑,2009)。至此,图瓦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气候灾难举国搬迁的国家。事实上,在目前的温室效应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华玲;;“气候难民”的法学思考[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郭剑平;施国庆;;环境难民还是环境移民——国内外环境移民称谓和定义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3 科苑;;2050年,中国会成为气候难民国吗?[J];今日科苑;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启和;气候问题政治博弈的伦理共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毛颖洁;;论气候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李文杰;;论气候难民国际立法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毛颖洁;;论气候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其对策[J];净月学刊;2014年02期
4 郑艳;;环境移民:概念辨析、理论基础及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4期
5 曹志杰;陈绍军;史明宇;;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气候工程移民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生;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闫金红;意识形态视阈下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难民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徐保风;气候变化伦理[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杨柳;二氧化碳排放权分配[D];山东大学;2014年
5 孙华玲;气候难民的迁徙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秀敏;;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叶三梅;;从哥本哈根会议看西方大国的“气候霸权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3期
3 张纯厚;;环境正义与生态帝国主义:基于美国利益集团政治和全球南北对立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4 王建廷;;气候正义的僵局与出路——基于法哲学与经济学的跨学科考察[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5 刘湘溶,曾建平;人类共同利益:生态伦理学必须高扬的旗帜[J];道德与文明;2000年06期
6 樊浩;高技术的伦理中道[J];道德与文明;2004年04期
7 曹孟勤;人与自然互为存在——人与自然关系新解[J];道德与文明;2005年02期
8 曹孟勤;;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与生态伦理重构[J];道德与文明;2009年06期
9 葛晨虹;;回顾与展望: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六十年[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10 何建华;;环境伦理视阈中的分配正义原则[J];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通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周珂 徐岭 潘文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刘好光;[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曹荣湘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韦冬泽 牛瑞飞;[N];人民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柯;贾少学;;国际法的性质之反思[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何志鹏;;中国国际法研究反思[J];政法论坛;2010年04期
3 李文昊;;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相关理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27期
4 王博;;不断涌现的国际法研究新方法[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3期
5 温遥超;;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区别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年03期
6 李威;;欧美单边气候立法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吕江;;论国际法的实效——以国家新能源战略的经验证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周子亚;Yg本海国际法评介[J];法学;1957年01期
9 刘家骥;有关国际法的性岅与体系的几个UO楲[J];法学;1958年03期
10 iJ殿陛;关于国际法体系的几点意墜[J];法学;195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宁;;国际法与构建和谐世界[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2 黄伟;;也论国际法的等级[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谢小庆;;论国际法的历史类型[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白中红;;论海上能源通道安全的国际法基础[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刘继勇;;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温树斌;;关于国际法“法律性”的辩证思考——理论和实践的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8 杨松;;国际法与国际货币新秩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何志鹏;;国际法治的中国立场[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志雄;;国际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中国和平发展[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谦;建设和谐世界理念与国际法价值[N];光明日报;2007年
2 烨泉;维护网络安全国际法应有所作为[N];法制日报;2013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曾令良;和谐世界呼唤新的国际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谢小庆;如何认识当代国际法的作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刘敬东;国际公法不容挑战[N];法制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郭恒忠 中国人民大学讲师阴剑峰;美英对伊动武缺乏国际法律依据[N];法制日报;2003年
7 法学所课题组;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法学院 车丕照;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法学研究的指导[N];新清华;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国强;论新世纪国际法之本体[D];复旦大学;2006年
2 秦倩;国际法与宗教非政府组织[D];复旦大学;2007年
3 蔺运珍;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贾少学;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吴锦标;国际法与国际秩序[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李春林;国际法上的贸易与人权关系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王忠宝;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汉大学;2011年
9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陈颖健;公共卫生全球合作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霞;论生态环境的国际法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朱博夫;互联网治理的国际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方炜;浅析国际法在核军控进程的地位和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熊平;国际法体系化机制初论[D];外交学院;2005年
5 赵伟;国家间战略互动对国际法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6 庞永三;试析全球化时代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刘志秀;国际法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必要性及其困境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郭跃辉;试论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李霓;和谐世界的构建与国际法理论的发展[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王丽;论国际法中的软规范[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46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24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