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入世议定书》解释中的目的解释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22:04
本文关键词:我国《入世议定书》解释中的目的解释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目的解释 宗旨和目的 我国《入世议定书》 语境 限制解释
【摘要】:作为《维也纳公约》规定的习惯解释规则之一,目的解释通常也称宗旨和目的解释,实践中常被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适用于我国《入世议定书》的解释中。由于“宗旨和目的”术语本身的模糊性以及我国《入世议定书》的特殊性质,目的解释在我国《入世议定书》解释中的恰当适用并非易事。基于对目的解释方法以及我国《入世议定书》特殊性的基本认知,并通过实证分析数起已审结的涉及《我国入世书》解释的WTO争端案件,本文认为我国《入世议定书》目的解释面临诸多困境,如《入世议定书》本身没有规定其宗旨和目的,《入世议定书》与其他WTO协议关系不明确,《入世议定书》涉及较多体制性问题等。针对前述解释困境,本文提出如下两点建议,一是在对我国《入世议定书》进行目的解释时,应明确我国《入世议定书》及其条款的相关语境,进而适用其特定语境的宗旨和目的;二是在我国《入世议定书》条款目的不明或存疑时,应当秉持限制解释的立场。最后,本文对正在审理程序中的中国稀土出口案目的解释进行了展望。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目的解释导论。该部分主要介绍目的解释的含义,法理依据,目的解释在WTO条约解释中主要功能,,并对如何适用目的解释做了简要探讨。 第二部分集中于目的解释在我国《入世议定书》的适用现状分析。本章首先梳理我国《入世议定书》的特殊性质及其对目的解释可能产生的影响;其次检讨数起已经审结的涉及我国《入世议定书》解释的WTO争端案件,并对争端解决机构实践中如何适用目的解释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部分以前文分析为基础,提出目的解释方法在我国《入世议定书》解释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第四部分针对前述困境,提出应明确我国《入世议定书》及其条款的相关语境,以及目的不明时应秉持限制解释立场等应对策略,并对正处于审理程序中的中国稀土出口案的目的解释适用进行展望。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翁国民,蒋奋;论WTO规则的法律解释方法——兼谈国际条约法的解释理论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运用[J];当代法学;2004年05期
2 房东;;对“文本”的扬弃:WTO条约解释方法的一种修正——以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的解释为分析起点[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武兴伟;;目的解释的适用及其限制[J];法律方法;2012年00期
4 龚笑笑;;条约解释的方法及其位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5 黄东黎;主张一定的灵活性——国际法条约解释理论与研究[J];国际贸易;2005年03期
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文本(英文)中文对照[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Z2期
7 龚柏华;;“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WTO案”援引GATT第20条“公共道德例外”的法律分析[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年10期
8 李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实践中的条约目的解释[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1246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24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