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人权义务与反对人权意识形态化

发布时间:2017-12-31 14:04

  本文关键词: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人权义务与反对人权意识形态化 出处:《法学论坛》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外投资 人权 意识形态 国家安全


【摘要】: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承担愈来愈多的人权义务这一客观事实对企业海外投资具有直接影响。企业不履行东道国和相关国际条约的人权义务可能遭致的投资失败是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遭遇到的一项重要风险。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利用人权话语来阻碍他国在其关键行业的投资活动。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需要充分履行尊重东道国政治权利行使与表达、尊重劳工权利、尊重环境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尊重东道国文化权利等方面的义务。中国企业要想增强反对人权意识形态化的意识和能力,就要大幅度提高关键投资领域的人权意识;警惕西方发达国家的双重人权标准;在海外投资企业与东道国政府和员工发生冲突与争议时,需要强化侵犯人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
[Abstract]:The objective fact that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re assuming increasing human rights oblig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enterprises' overseas investment. Enterprises may suffer from non-compliance with their human rights obligations under the host country and relevant international treaties. The resulting investment failure is an important risk for enterprises to invest abroad.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often use human rights discourse to discourage other countries from investing in their key industries. Chinese enterprises need to make overseas investments. The exercise and expression of political rights of the host country should be fully implemented. Respect for labor rights, respect for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spect for the cultural rights of the host country. 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oppose the ide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Human rights awareness in key areas of investment needs to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guard against the double standards of human right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When there are conflicts and disputes between overseas investment enterprises and host governments and employees, the premise of legal liability is to strengthen the direct causality between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the result of damag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体系研究》(12@ZH01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6;D998.2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企业的实力也得到了巨大增强,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中国企业以资源收购、市场拓展和单一资产收购为主要方式的海外投资规模愈来愈大。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统计,2012年,中国直接外资流出量达到840亿美元,中国的海外投资额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何志鹏;;人的回归:个人国际法上地位之审视[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2 袁文全;赵学刚;;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法规制[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3 迟德强;;论跨国公司的人权责任[J];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4 刘满达;跨国公司的人权责任[J];法学;2003年09期

5 佘江涛;;人权的终结和开端 读科斯塔斯·杜兹纳的《人权的终结》[J];博览群书;2003年03期

6 霍庆生;赵乾峰;;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年08期

7 王立峰;;中国海外投资企业人权政策探析[J];人权;201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见习记者 王露邋本报记者 叶建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良才;;跨国公司人权责任研究——人权法新发展及中国的应对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钱嘉颖;;美国社会中的中产阶级危机问题剖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何志鹏;;从《残疾人权利公约》反思国际人权机制[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4 王方玉;;论善治对人权的促进与阻碍[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5 王歌雅;;性别排挤与平等追求的博弈——以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与男性家庭责任意识为视角[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6 黄寿松;;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世界人权运动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刘森;王新光;;论跨国公司的法律主体[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周作翰;张英洪;;当代中国农民的受教育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周红;;民族文化产业化中的社区主体建构——以鹤庆县新华村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何志鹏;;中国国际法学30年:成就与经验[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马绍红;;试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立法的基本经验——以自治区经济立法为例[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张宏乐;;《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法解读[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3 温辉;;女性的弱势群体地位及其消除——一种平等权的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林莉红;;《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政府的义务——以食物权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温春梅;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妇幼保健服务提供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婧婧;宪政视野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沈苏燕;农民养老保障的政策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苏晓宏;变动世界中的国际司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水林;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整体主义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张蕾;论一种作为人权的财产权[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龙;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建构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卓;未成年人手机媒体信息的法律保护[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宇婷;公民适足住房权及其救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韩月;试析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规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郑广辉;论公民住房权的国家义务[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狄;我国社会保险权及其类型化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吴慧;国家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方慕圆;公民住宅权宪法保障的考量[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姜鑫;国际组织现行网络域名争议解决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10 刘双;跨国公司行政管理绩效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良才;;跨国公司人权责任研究——人权法新发展及中国的应对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王竹汀;王昌学;;论跨国公司的正道经营与腐败及腐败犯罪[J];法学评论;2006年02期

3 曾丽洁;;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法学评论;2006年04期

4 袁文全;赵学刚;;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法规制[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5 汪自勇;对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的反思——对新近国际法主体理论之简要分析[J];法学评论;1998年04期

6 林灿铃;论现代国际法的主体问题[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7 肖洪艳;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8 赵宜;;企业文化应具有独特性、民族性和创新性[J];经济师;2005年12期

9 何志鹏;非自然权利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3期

10 王虎华;国家刑事责任的国际法批判[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丹松;中国海外投资二十年[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360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360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6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