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从中美“双反措施案”看外部基准的适用

发布时间:2018-01-16 00:09

  本文关键词:从中美“双反措施案”看外部基准的适用 出处:《法学》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SCM协议 外部基准 市场扭曲 双反措施案


【摘要】:外部基准是美国对华反补贴中的一种典型做法,主要表现为美国商务部在计算中国国有企业投入物、政府提供土地使用权和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等补贴利益时,以存在市场扭曲为由,拒绝中国国内价格作为比较基准转而适用外部基准。与外部基准有关的WTO规则存在含糊性和灵活性,而"第四软木案"开启了允许适用外部基准的先例。"双反措施案"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认可了美国对华反补贴适用外部基准的合法性,并阐释了政府主导地位在认定市场扭曲时的权重、贷款利率可否适用外部基准以及实际适用的替代基准应符合的条件等问题。上述意见对我国具有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多边和国内两个层面做出努力,将外部基准的适用对中国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Abstract]:External reference is a typical practice in the U.S. anti subsidy, mainly for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n the calculation of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put materials, land use rights and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loans and other benefits of subsidies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to the existence of market distortions in the grounds, refused to China price as the benchmark apply instead of external reference. WTO the rules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 reference the existence of vagueness and flexibility, and the "fourth cork case" open allows for external reference precedent. "Dual counter measures" case of the panel and the appellate body recognized the legitimacy of the U.S. anti subsidy for external reference, and explains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 determining the market distortions the weight problem loans can apply to external reference and applicable alternative benchmark should conform to the conditions. The opinion has negative influence to our country, so we need to Efforts should be made at two levels, both at the multilateral and domestic levels, to minimiz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xternal benchmarks on the export of Chinese products.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基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996.1
【正文快照】: 以美国为代表的Wm成员对华反补贴所涉法律问题是近年来国际经济法学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新近结案的中国诉美国“双反措施案”更是将这一热点推向高潮。美国在对华反补贴调查中存在着一种典型做法,即美国商务部在计算中国国有企业投人物、政府提供土地使用权和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谧;;SCM协议与我国的战略取向探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桑柳玉;;广角透视WTO补贴措施[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07期

3 龙英锋;;GATT中的国内税问题探析[J];法学;2006年02期

4 吕晓杰;;SCM协议中补贴的专向性要件[J];法学;2008年09期

5 徐文超;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效应及我国的对策[J];现代法学;2003年02期

6 董涛;WTO一揽子协议(TRIPs协议除外)对知识产权的影响分析[J];知识产权;2003年03期

7 杨光;论WTO规则与中国外资法的修订[J];政法学刊;2003年04期

8 刘彬;WTO框架下渔业补贴制度改革浅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管增军;试论国际经济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矛盾及局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赵学清,杨旭;公平贸易中的补贴、反补贴与竞争[J];河北法学;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龙英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的国内税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尹德永;WTO补贴反补贴实体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召利;论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对我国外资法的影响及对策[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玉环;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出口补贴的认定[D];武汉大学;2005年

3 苏宁;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实践的特点及我国的应对策略[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汪广毓;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0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430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1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