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难海上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际空难海上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出处:《山东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空难海上救助 海难救助 实体法构建 程序法构建
【摘要】:近年来国际空难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2014年马航MH370失联事件,更是引发人们对国际航空安全的热议。空难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因而空难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对遇险航空器和遇险人员的救助成为第一要义。纵观航空法的发展历史,空难救助制度的发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分为两个发展时期。二战之前国际空难以私法调整方式为主,国际社会对空难事故的救助普遍适用海商法的原则。而战后进入公法调整阶段,国际航空法对于空难救助给予了充分地重视,芝加哥公约明确规定了缔约国的救助义务。国际空难救助分为陆上救助和海上救助。近年来随着国际空难的频繁发生,尤其是事故多发生在海上,使得国际空难海上救助面临着巨大地挑战。空难事故发生在海上,一方面增加了救助难度,海上搜寻救助困难程度大于陆地,不是一国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多国合作共同救助:另一方面,或多或少地掺杂着国家主权问题,尤其是对于有争议的海域,使得国际海上救助变得敏感。因而在国际空难海上救助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救助责任区分不明显,没有统一的国家协作机制;救助费用过于庞大,救助国是否可以追索?鉴于此,构建独立的国际空难海上救助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但在此之前,不得不提的是海难救助制度,一方面是因为海难救助制度作为海商法的特有制度,随着航海贸易的发展而逐渐确立、发展并成熟,其成熟的制度规定为构建国际空难海上救助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另一方面,在早期的空难救助中对遇险航空器的救助是适用海商法原则的,并延续至今。但随着国际航空运输的发展和国际空难的发生,国际空难海上救助的特殊性渐渐显露出来,很显然海商法的原则如果继续适用无法完美地解决空难海上救助出现的问题。目前相关国际航空公约中虽对空难救助作了相关规定,但以原则性规定为主,具体的应用规则多由缔约国在国内法进行规定或者由缔约国间签订多边或双边协议的形式解决。结合相关国家对于空难海上救助的规定,借鉴海难救助的制度规定,本文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出发构建国际空难海上救助制度。实体法的构建,从救助主体、救助标的和救助费用三个方面分析,这三个方面也恰巧反映出国际空难海上救助法律关系。程序法的构建,实际上是运用国际私法有关冲突法的规则解决法律适用纠纷,包括在国际空难海上救助实践中产生的救助者与被救助者之间的法律纠纷和救助者与救助者之间的纠纷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综述和比较法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明确国际空难救助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立法规定:通过比较研究海难救助与国家空难海上救助意识到两种制度间的差异,意识到现有国际空难海上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构建国际空难海上救助制度提供制度上的借鉴。
[Abstract]:On the other hand , the international air disaster relief system is a special system of maritime law . It is clear tha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legislative provi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air disaster relief system :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 it is realized th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air - to - sea regime exist , thus providing a systematic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ir - to - sea rescue system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文;;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 不断提升海上救助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卫勇;论海上救助[J];上海保险;1995年06期
3 李明;建议设立海上救助基金[J];海洋信息;1997年06期
4 胡娆;康沃尔解决海上安全问题的方法与“4·11”相关的城市海上救助策略[J];上海消防;2000年06期
5 李秀友;;浅析英国海上救助法律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3年12期
6 ;港口安全[J];港口科技动态;2002年10期
7 王琳;;可视化智能无人侦察救援巡逻艇在公安边防中的应用[J];警察技术;2013年03期
8 林杉;;守护渔民的“平安水鬼”[J];浙江人大;2012年05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干洪;;提高南海海上救助能力建设的思考[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阳;;华东地区主要天气特点与海上救助[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3 董志伟;丛培坤;;现代海上救助工程[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白俊丰;;海上救助联动体系建设初探[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2007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韦王勇;;直升机在海上救助工作中的现存问题及建议[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6 周寅宝;;浅谈海上救助[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宝柱;朱玉柱;;强化救助船员专业训练,提高海上救助能力[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秦为志;;初探直升机在海上救助中的优势和作用[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吕志杰;刘淑英;;救助款项权利和在实务中的操作[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福传;;浅谈落水人员的搜寻与救助[A];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华宁 记者 黄宜乐;广西海警二支队海上救助赢得群众信赖[N];边防警察报;2009年
2 黄宜乐 马华宁;广西海警第二支队加强海上救助保民生[N];广西日报;2009年
3 记者 陈荣富;大陆最大海上救助船直航访台[N];福建日报;2013年
4 林玉;我国建立全新海上救助体系[N];经济参考报;2003年
5 张鸿斌;中法深化海上救助领域合作[N];中国交通报;2007年
6 胡荣山邋周彬;我国海上救助首招女性飞行员[N];中国水运报;2007年
7 黄晓华;完善南海海上救助基地建设[N];海南日报;2008年
8 林红梅;两岸加强海上救助合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徐渊和;全省首家海上救助点在漳成立[N];闽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薛志伟 实习生 刘婷;海上救助成功率三年维持96%以上[N];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丽;近海捕捞渔船海上突发事故多元化主体救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杜娜娜;国际空难海上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刘升友;海上救助专家知识库建立及推理机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李世栋;我国海上救助需求分析与救助力量供给评价[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5 杨仲林;基于模糊积分的海上救助分级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王文宽;我国海上公益救助体系建设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7 曾青山;湛江海域救助站点布置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夏良正;我国海空立体救助体系运行评估及发展战略[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31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43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