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的国际法研判及韬略筹划——以中菲南沙群岛主权争端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南海争端的国际法研判及韬略筹划——以中菲南沙群岛主权争端为视角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菲律宾通过立法宣示其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侵犯了中国对南沙群岛所固有的领土主权。中菲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国际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复杂性,体现了它的代表意义,也决定了中国应采取灵活审慎的外交战略,同时也不能放弃或忽视法律途径。根据国际法中的先占原则,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领土主权是无可置疑的,而菲律宾借以主张领土主权的"国家安全原则",在法理上缺乏正当性,也无法得到国际司法实践的支持。中菲争端的法律分析,有利于在战术上确定可行的外交策略和正当的法律诉求。同时,只有理解外交和法律途径及其国际背景和法律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和平解决中国与菲律宾乃至南海邻国之间的海洋争端。
[Abstract]:Through legislation, the Philippines has declared its sovereignty over the Nansha Islands, violating China's inherent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over the Nansha Islands,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in the Sino-Philippine sovereignty dispute over the Nansha Islands. It also determines that China should adopt a flexible and prudent diplomatic strategy,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not abandon or ignore the legal approach,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eemp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na h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while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inciple" by which the Philippines claims it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lacks legitimacy in legal terms. The legal analysis of the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is conducive to the tactical determination of feasible diplomatic strategies and legitimate legal demands. At the same time. Only by understanding the diplomatic and legal channels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and the legal system can the maritime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and even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e resolved peacefully.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3.2;D8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多年来,各国侵犯我国海洋权益的行为屡见不鲜,因为其表现形式(如抢占岛屿和海域更名)与非法目的基本一致,所以个案分析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就地理位置而言,中菲海洋争端①更具有代表性。2009年,“菲律宾群岛领海基线法”将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金明;菲律宾国家领土界限评述[J];史学集刊;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青阳;论WTO规则的法解释主体[J];河北法学;2005年07期
2 夏林华;;伤害外国人的国家责任有关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8年05期
3 朱志玲;;“涉外刑事管辖权”与“域外刑事管辖权”概念辨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俞世峰;;保护性管辖权理论初探[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项宁;;试论遵循先例原则与WTO争端解决机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刘文冬;;论国际不法行为的主观要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孙传香;;国际法进化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潘德勇;;论国际立法的民主形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蒋玉玲;;试论国际组织国际法上的法律人格[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顾婷;;拉格朗案的国际法解读[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韩立余;;中美知识产权案的法治意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王定贤;;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之再思考[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伍俐斌;;论联合国制裁的国际法依据[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刘衡;;中国和平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有关“拉萨事件”的若干国际法思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葛勇平;;欧盟成员国资格的取得标准与丧失[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周怡;渔业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王小林;国际投资间接征收制度解读和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苏晓宏;变动世界中的国际司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官家辉;论海盗犯罪及其国际法管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聂云鹤;论关于海盗的国际法规则及其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晶;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研究以及我国建立该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浩;间谍活动的国际法规制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高涵t;追索我国流失文物的国际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廖武山;中国内地与台湾区际司法协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波;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韩逸畴;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海博;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莉;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适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彬;;中国及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归属的法理根据之比较研究[J];法学家;1996年02期
2 ;外交部:中国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主权无可争辩[J];共产党员;2009年06期
3 马骏杰;;1956年巡弋南沙群岛[J];现代舰船;2009年06期
4 寿小峰;;黄岩岛和南沙的部分岛礁的主权归属[J];消费导刊;2009年07期
5 ;外交部发言人1999年5月2O日答记者问[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9年19期
6 郭培清;“南极模式”能用于南沙群岛吗[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年03期
7 张菲菲;;浅析南海主权之争——从国际法视角探讨[J];神州;2011年17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声明[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7年10期
9 ;外交部发言人谈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9年13期
10 刘继勇;李秀云;;试以先占原则探析中国对南沙海域的主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文欢;詹美珍;孙杰;孙金龙;姚衍桃;刘再峰;;南沙群岛礼乐滩海域工程地质环境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卢博;潘福林;张福生;黄韶健;李赶先;;南沙群岛海底声学性质:分析与研究[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尹健强;陈清潮;谭烨辉;张建林;;南沙群岛渚碧礁浮游动物群落特征[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陈清潮;尹健强;黄将修;;南沙群岛渚碧礁歪水蚤一新种[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孙宗勋;黄鼎成;;南沙群岛珊瑚砂工程性质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新正;王永强;;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海洋底栖生物种类对比[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陈雪;苏达权;林进峰;;南沙群岛及其邻区低频和中频重力场的分离[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刘胜;韩舞鹰;黄良民;;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真光层的颗粒动力学研究[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9 李新正;王永强;;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底栖海洋生物种类比较[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蒋江波;;南沙(西沙)资源开发与环境调查之我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奕 何宗渝;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中国固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对越南组织赴南沙群岛旅游表示强烈不满[N];人民日报;2004年
3 ;中方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N];人民日报;2009年
4 记者 孙奕 何宗渝;中国重申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重申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N];珠海特区报;2009年
6 邓韶勇;海南调查南沙群岛中上层鱼类资源[N];中国渔业报;2010年
7 ;外交部重申我对黄岩岛南沙群岛主权[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记者 涂洪长 康淼 沈汝发 侯丽军;领土主权不容侵犯 祖国关怀暖人心[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黄力颖;菲律宾正把南沙群岛变成居民区[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江山邋高玉林 王卫东;观众感言“高脚屋”[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韶阳;南沙群岛价值分类评价和开发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华翔;国际地位与领土主权[D];复旦大学;2011年
3 余克服;珊瑚记录之近50年南沙群岛高分辨率气候变化[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4 王新志;南沙群岛珊瑚礁工程地质特性及大型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7 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6年
8 于向东;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识[D];厦门大学;2008年
9 江浩;钙质砂中桩基工程承载性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10 徐学勇;饱和钙质砂爆炸响应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念;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罗迪民;中国在南沙群岛的主权:挑战与对策[D];湘潭大学;2003年
3 甘建江;论中国的南海政策[D];新疆大学;2007年
4 冯颂斌;南海争端对我国南海资源开发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5 冯立铨;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国际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蒋晓俊;中越南海争端的地缘政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张晨;新形势下的南海政策反思[D];外交学院;2011年
8 苏俊杰;解析南海争端有关法律问题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思想[D];外交学院;2011年
9 周群;国际法视野中的南海问题[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杨俊钢;基于SAR影像的风向反演与水下地形探测实用性算法[D];内蒙古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40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44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