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财税责任立法的国际经验论析
本文关键词: 生态补偿财税责任 差异化 融合 扶贫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生态补偿立法理论与实践在融资和支付机制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就融资机制而言,生态补偿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以政府融资和受益者融资为主。市场机制是生态补偿的重要方式,立法上政府与市场边界朝着相互融合渗透的态势发展。生态税是生态补偿资金的重要来源。支付机制也凸显差异化,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同一地区根据不同的环保效果或生态服务等级有不同的支付标准;扶贫效应与生态补偿往往具有高度相关性。从比较法的角度对国外生态补偿财税法律制度进行考察,可以为我国生态补偿财税制度创新提供经验借鉴:坚持生态补偿财税责任法定化原则;借鉴大陆法系经验构建生态补偿的支付责任主体,吸收英美法系灵活多元的融资方式;根据地区、对象、所提供的生态服务等级不同确立差异化的支付机制;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督机制。
[Abstrac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legislation in civil law system and common law system have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financing and payment mechanism. As far as financing mechanism is concerned, the financing mod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diversified. Market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wa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legislation, the border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is developing towards the trend of mutual integration and permeation. Ecological tax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unds, and the payment mechanism also highlights the differentiation. Different regions can formulate different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same area has different payment standar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ect or ecological service grade;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ten have a high corre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aw, the foreign fiscal and tax system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re investigated. I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our countr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legalization of fiscal and tax liabilit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civil law system to construct the payment responsibility subjec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bsorb the flexible and diversified financing methods of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gion, the object, provides the ecological service grade different to establish the differential payment mechanism; To establish a sou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for the efficienc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unds.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脱贫攻坚背景下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转移支付法制研究”(项目编号:16BFX150)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下生态补偿财税责任差异化的法律机制”(项目编号:13YJC820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6.9
【正文快照】: (1)何勤华:《大陆法系变迁考》,《现代法学》2013年第1期。(2)夏凌:《德国环境法的法典化项目及其新发展》,《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3)汪劲:《环境法的法典化——迷思与解谜》,《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挑战,在环境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7年01期
2 张之婧;;生态补偿基本问题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3 陈治斌;;“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探讨[J];学习月刊;2009年08期
4 龚高健;;关于提高福建生态补偿标准的若干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2009年10期
5 倪荣远;;论西部生态补偿立法[J];理论研究;2009年05期
6 王萍;;生态补偿立法正当时[J];中国人大;2010年15期
7 孔志峰;高小萍;;《生态补偿条例》编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1期
8 李永宁;;论生态补偿的法学涵义及其法律制度完善——以经济学的分析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高红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补偿教育[J];理论与改革;2011年04期
10 吴萍;;生态补偿立法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本太;生态补偿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赵凡;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纳入国家试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4 阮晓琴;环保总局将在四领域试点生态补偿[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陈浩;环保总局:四个重点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商务时报;2007年
6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郑晓波;我国将在四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证券时报;2007年
8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胡小飞;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王志风;经济欠发达地区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高辉;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黄秀蓉;海洋生态补偿的制度建构及机制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杜洪燕;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村就业的影响及环境结果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7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9 金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云聪;生态补偿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楚乔;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李梅;我国生态补偿的哲学反思[D];新疆大学;2009年
5 郑麒;基于宁波余慈地区统筹规划的生态补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张晓静;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女杰;基于生态服务和生态消费的区域生态补偿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0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47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