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鹿特丹规则》对提单制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29 03:21

  本文关键词: 鹿特丹规则 运输法 运输单证 提单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鹿特丹规则》问世以其显著的创新机制引起相关行业的密切关注,公约中包含的一大变革,就是提出了以运输单证覆盖提单的概念。这对于理解运输单证与提单的关系,对于传统提单的地位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并且会带来理论与实践的困惑。我国关于运输单证的法律规定尚欠缺,提单的法律规定也存在缺陷,而提单的地位还不应被取代。作为应对措施,我国可以借鉴《鹿特丹规则》的相关规则,在修改《海商法》时,考虑提单与运输单证规则的衔接,为航运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the Rotterdam rules has attracted the close attention of the relevant industries with its remarkable innovative mechanisms, a major change contained in the Convention. The concept of transport document covering bill of lading is put forward, which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 document and bill of lading, and on the status of traditional bill of lading. And will lead to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fusion. Our transport documents on the lack of legal provisions, bill of lading legal provisions also have defects, and the status of bills of lading should not be replaced, as a response. In order to provide leg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industry, China can use the relevant rules of Rotterdam rules for reference and consider the link between bill of lading and transport document rules when revising Maritime Law.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6.19
【正文快照】: 一、新公约凸显运输单证地位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起草的《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又称《鹿特丹规则》),于2009年9月23日在荷兰鹿特丹获得了16个成员国的签署,当年内又取得了其他5个国家的签约。如果该公约生效,预示着调整国际货物运输的国际立法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梁,梁咏;浅淡入世后外商投资中国国际海上货运代理业的法律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王江凌;浅论海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责任限额制度[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许俊强;船舶保赔保险热点法律问题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李冬青;我国船舶扣押制度的完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尚清;谈《约克安特卫普规则2004》对共同海损制度之影响[J];世界海运;2005年06期

6 徐慧芳;;海上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由“谁漏油谁负责”原则引发的思考[J];世界海运;2006年01期

7 孟红军;;《海商法》修改中关于船员外派的若干法律问题[J];世界海运;2006年04期

8 王泽林;;试论适航责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李志文;论海上侵权行为法的范畴[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刘家沂;;从国际公约看我国海洋生态溢油损害评估的相关法律问题[J];太平洋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方芳;;浅谈我国海洋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建立[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韦经建;姚莹;;公共运输领域中回归契约自由的尝试——评《CMI运输法公约》(草案)对于海运服务协议的调整思路[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艾素君;;论保赔保险合同下“先付条款”的内容与效力[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辉;;晚近国际航运竞争形态的转变及其法律规制[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小北;;浅谈加入HNS公约对我国的影响[A];2007年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初北平;;国际集装箱货物运输中货运代理的法律地位探究[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丹;;“谁漏油,谁赔偿”原则合理性分析[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志文;船舶所有权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2 艾素君;保赔保险合同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陈百贤;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玫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张磊;中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天干;保赔保险合同法简论[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2 李良鸿;论海事担保[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3 赵琛;中英海事诉讼程序之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4 宋学东;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艾亚钊;船舶登记制度研究及我国的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肖洪艳;海上保险保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邢立娟;船舶融资租凭中银行风险规避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8 陈锦虹;海上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9 杨帆;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法律责任[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10 姚鹏;保险人对船舶污染海事请求抗辩的法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雪;;试论《鹿特丹规则》对我国《海商法》的启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1期

2 易传剑;;《鹿特丹规则》对我国港口经营人民事责任限制的影响及其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0年05期

3 李海;;《鹿特丹规则》:一个值得珍惜的统一法律的机会[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年01期

4 杨子江;;书讯[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年01期

5 陈婧;;浅谈《鹿特丹规则》中的批量合同制度[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4期

6 袁发强;马之遥;;海上运输中货物控制权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姚莹;;《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凭单放货”义务重大变革之反思——交易便利与交易安全的对弈[J];当代法学;2009年06期

8 蒋俊鸿;;鹿特丹规则管辖权规定评述——兼谈对我国海事司法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12期

9 王晓凌;;我国海商法下实际承运人之识别[J];航海技术;2007年02期

10 谭克虎;;国外铁路管制立法与政府职能调整的关系[J];系统管理学报;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政军;;物理气相沉积制备纳米结构薄膜[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路;;批量合同相关法律问题研究[A];中国律师2009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和演讲稿汇编[C];2009年

3 冯斌;;试论《鹿特丹规则》对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影响及相应对策[A];中国律师2009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和演讲稿汇编[C];2009年

4 陈琦;;运输法公约草案取消“国内法适用”之利弊分析——兼论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5 向力;;浅论海上运输中港口经营人与承运人的法律关系[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闻银玲;;论提单中喜马拉雅条款的效力——兼论港口经营人的责任限制[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晓莉;;北美(美国、加拿大)支线铁路发展经验研究[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林志军;;煤矿井下长管运输法[A];赣闽皖苏湘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初北平;;国际集装箱货物运输中货运代理的法律地位探究[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林颖;;小议海上集装箱运输中的单位责任限制[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晓雁;成都火车票实名制调查赞成反对都有理[N];法制日报;2010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彭永清;日本公安委员长爱上酒吧女招待[N];世界报;2010年

3 孙林;我国物流法律制度主要构成[N];现代物流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煜儒;动车组列车票定价有法可依[N];法制日报;2009年

5 上海海事法院海事庭 汪洋;他是无船承运人还是货运代理人?[N];国际商报;2009年

6 李景浩;构建军民通用物资征用机制[N];中国国防报;2009年

7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陈志新;北约高层频访中亚[N];人民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陈莹 通讯员 杨莉;“鹿特丹时代”下无单放货规则岂无忧?[N];中国水运报;2009年

9 李封;外国关于过度包装的规定[N];中国包装报;2009年

10 谭硕;“鹿特丹时代”能否到来?[N];中国贸易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章博;《鹿特丹规则》研究:制度创新与借鉴[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丹;论权利转让——兼评《鹿特丹规则》第11章的规定[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李立;提单欺诈法律问题探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徐进;论“合同相对性原则”在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关系中的突破[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4 关阳;废除共同海损制度的可行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5 李晓枫;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单位责任限制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常宏哲;国际货运代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建东;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8 沙琳琳;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合同的法律冲突及适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9 杨景章;论UNCITRAL运输法草案中的控制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刘丽媛;论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控制权[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72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472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