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视野下的事实身份关系
本文关键词: 国际公约 国际人权法 事实身份关系 法律身份关系 出处:《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98年中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个人国际法主体资格成立的前提下,事实身份关系在该公约中为"家庭"而受保护,而国内司法解释为"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以至于我国国际私法上的涉外事实身份关系法律冲突的解决,不可能有对应的同居关系的冲突规范适用。解读《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有关条款的启示是:事实身份关系应建构为"事实婚姻"这一法律身份关系,从而使事实身份关系,在国内婚姻家庭法、国际法及国际私法上法律身份一致。
[Abstract]:In 1998,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igned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nd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bject qualific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national law, de facto identity relations are protected for the "family" in the Covenant. But the domestic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s "cohabitation relationship", which is not protected by law, so that the legal conflict of the foreign factual identity relationship i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our country is resolved. It is impossible to apply the corresponding conflict norms of cohabitation relationship. The revel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evant artic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is that the de facto identity relationship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to the legal status relationship of "de facto marriage". Thus, the de facto identity relationship is consistent in domestic marriage and family law, international law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9
【正文快照】: 当代基于个体充分意思自治建构的私人生活方式领域的身份关系,有法律身份关系与事实身份关系之别。①事实身份关系所具有的自然与社会属性不被我国国内婚姻家庭法律确认与保护,以至于成为长期困扰我国婚姻家庭理论与实践的重点、难点问题,但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分析,结论截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旭红;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2 吴国平;;试论我国收养立法的完善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秦国林;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平议[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4 王歌雅;离婚损害赔偿的伦理内涵与制度完善[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5 葛勇平;;香港国际法主体地位及其缔约权限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6 王军,黎鹏;发展中国家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劣势地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7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第三声听辨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梁伟明;学术期刊的封面装帧格调论[J];编辑学报;2000年02期
9 杨成铭;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及其最新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潘永;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与我国反倾销立法[J];商业研究;2004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道敏;民权刑法论[D];北京大学;2001年
2 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正瓴;时间序列中的混沌判定、预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3年
4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田进文;从细胞到人体的阴阳五藏之演化及肝藏生理病理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阮仁良;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改善水质的机理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东平;WTO争端解决中的条约解释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张卫国;企业边界理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杜新丽;法律选择方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小五;几种被子植物幼苗的结构、分化与演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钟蔚;论IMF与东亚受援国家主权之关系[D];暨南大学;2000年
3 张积慧;中国旅游产业的形成及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吕晶华;“台湾意识”剖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5 王勇茂;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若干问题[D];西北大学;2000年
6 党晓红;WTO协定在国内的适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王美钦;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8 刘东华;试论离婚判决中女性的居住权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任志强;《联合国宪章》第八章之区域办法在集体安全制度中之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张志兵;完善我国反倾销法的思考[D];湘潭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苇,谢京杰;论“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兼论《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不足及其完善[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2 陈苇;王濵;;澳大利亚儿童权益保护立法评介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启示——以家庭法和子女抚养(评估)法为研究对象[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丽萍;伊若;易伟力;;浅析集束弹药国际公约的发展历程及相互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2 卜凌嘉;;论人权法上的“少数者”定义及其权利的性质[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4期
3 李莹;;核能的国际法规制[J];石油石化节能;2011年04期
4 张玉华;;浅议TRIPs框架下地理标志保护之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5 吴益民;;论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对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的影响[J];企业经济;2011年08期
6 王水明;王春萍;;当代国际死刑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杂志;2011年08期
7 古丽阿扎提·吐尔逊;;国际法视角下的双语司法与我国的双语司法制度[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马晓宇;;浅析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9 翁晓健;;关于送达公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思考[J];港澳经济;1997年05期
10 李昀;;《欧洲委员会防止和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和家庭暴力公约》评析[J];人权;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莉红;;《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政府的义务——以食物权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关于船舶碰撞有关的国际公约[A];海洋船舶避碰论文集[C];2005年
3 尹志英;李景元;喻德华;朱晓颖;;第八章 国际公约与TRIPS[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4 ;关于我国加入《统一船舶碰撞某些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的决定[A];海洋船舶避碰论文集[C];2005年
5 ;1952年船舶碰撞民事管辖权某些规定的国际公约[A];海洋船舶避碰论文集[C];2005年
6 刘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的自决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魏怡然;;论《禁止贩卖人口及取缔意图营利使人卖淫公约》[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李顺德;;TRIPs与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9 向力;;论联合国货物运输法草案对条约冲突的应对[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10 班文战;;国际人权法在我国人权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晨木;香港将遵守国际公约增加受保护鲨鱼种类[N];法制日报;2010年
2 主持人 《中国文化报·交流与传播周刊》主编 张小兰 特约嘉宾 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处长 杨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章建刚 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副处长 张敏;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国际公约[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记者顾震球;联合国国际公约生效[N];人民日报;2002年
4 何洪泽、邹德浩;联大通过《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N];人民日报;2005年
5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0年
6 法研;国际人权法中的非歧视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黄列;让人权承认妇女[N];中国妇女报;2001年
8 记者 全晓书 赵磊;我国抓外逃“蛀虫”得到国际公约保障[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9 记者 王俊鸣;中国签署两大国际公约[N];科技日报;2005年
10 永军;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国际公约[N];中国化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云;国际人权法视域下的健康权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高璐;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黎海波;国际法的人本化与中国的领事保护[D];暨南大学;2009年
4 李章军;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王玫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国锋;WTO的人权理念[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陈百贤;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朱颖;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统一立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陈亚芹;论海事国际惯例在中国法中的地位[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芙蓉;国际人权法中公正审判权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白皓;国际人权法视野下的强迫迁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陈晓玉;《选择法院协议公约》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毛珊珊;国际公约中的新闻规范[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高建明;论国家管辖权的发展趋势[D];贵州大学;2008年
6 董合鹏;论《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中国的实施[D];山东大学;2010年
7 原媛;论海上环境救助法律制度的建立[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赵葳娜;湿地的国际法保护机制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马宪宪;遏制酷刑的国际共识与中国构想[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陈法勇;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1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48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