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底区域基因资源生物采探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本文关键词: 生物采探 风险预防 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 出处:《太平洋学报》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际海底区域生态系统复杂独特、生境多样,蕴藏着巨大的基因资源。基因资源生物采探与矿产开发过程同一,可能会对国际海底区域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在生物采探过程中适用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风险评估,可以有效降低生物采探对生物多样性危害的风险。而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的建立,体现出各国深海利益的博弈。国际海底区域生态安全机制的设定,要兼顾利益平衡,在积极保护脆弱生境的同时,避免生态安全标准成为发展中国家实际参与国际海底区域生物采探的绿色壁垒。
[Abstract]:The ecosystem of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rea is complex and unique, the habitat is diverse and contains huge genetic resources. The biological explora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is the same as the process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biodivers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rea...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in the process of bioprospec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reflects the game of deep sea interests of St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security mechanisms in international seabed area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While actively protecting fragile habitats, ecological security standards are prevented from becoming a green barrier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ctually participate in biological explor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rea.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际海底区域基因资源生物采探的法律问题研究”(12JYC820084)
【分类号】:D99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弛;;“区域”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法律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林朝进;;论海底资源开发坚持海洋环境保护原则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3 任秋娟;;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地位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反思[J];学术论坛;2006年05期
4 肖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及其修改问题[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马晓玲;漫谈“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所有权关系的性质[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6 张林;张瑞;;我国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7 孙秋玉;论国际海底区域“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原则[J];求是学刊;1994年02期
8 贾宇;张丹;;试论“区域”法律制度的新发展[J];太平洋学报;2011年03期
9 金永明;;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探规章述评[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4期
10 蒋少华,,屠敏琮,邵江涛;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的新发展──《关于执行<海洋法公约>第11部分的协定》[J];政治与法律;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石学法;;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朱锡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提高海上执法功效[A];2011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金永明;;岛屿与岩礁的法律地位论析——以冲之鸟问题为研究视角[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严冰 刘莎 程枝文;中国拓展大洋“寻宝”区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丁逸;资源开发向大洋进军[N];中国矿业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静安;日本在太平洋底发现千亿吨稀土矿[N];中国贸易报;2011年
4 中共国家海洋局机关党校第32期班;国家管辖外海域战略利益分析与对策[N];中国海洋报;2011年
5 赵亚辉;“大洋一号”扬帆探“洋”矿[N];中国矿业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赵腊平;中国理应拥有话语权[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李剑;从日本发现海底稀土看海底资源开发[N];中国海洋报;2011年
8 毛彬;造福子孙后代的中国大洋事业[N];中国海洋报;2004年
9 方晓;中国官方为“深海威胁论”降温[N];东方早报;2011年
10 本报特派记者 左朝胜 国土资源报记者 陈惠玲;飞赴“海洋六号”[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孙豫宁;北极治理模式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3 刘勇;深海钴结壳螺旋滚筒切削采集法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王大鹏;北极问题的软法规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姜延迪;国际海洋秩序与中国海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朱瑛;北极地区大陆架划界的科学与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姜秉国;中国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刘秀;南极生物遗传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楠;我国国际海底区域开发法律制度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2 周瑶;国际海底区域生物遗传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陈彦男;国际海底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4 王之琛;国际海底区域生物多样性法律属性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蓝敏生;国际海底区域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6 王静怡;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曹颖;我国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化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焦传凯;论公海制度的演进及趋势[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张弛;国家管辖范围外深海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韩业雪;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概念[D];湘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7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50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