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跨国界破产的法律合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3 00:28

  本文选题:跨国界破产 切入点:合作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当前一体化的国际形势促进了跨国界经济、文化的发展。然而,人员、资金的流动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冲突和矛盾。跨国界破产问题则可谓各种制度冲突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当前国际领域比较敏感的话题之一。本文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社会发展需要,以跨国界破产的法律合作问题为对象进行研究。跨国界破产的国际性以及本土性等特性决定了该类案件的解决需要借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破产法律制度,在该问题上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地域主义和普遍主义。但是,这两种理论都过于激进不利于案件的解决。一种新的修正的现实主义理论弥补了二者的不足,奠定了跨国界破产合作的基础。 区域模式和全球模式是当前进行跨国界破产合作的两种主要模式。两种模式区别明显,不仅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势,而且还有不同的适用条件。但是两种模式也相互联系。长远来看,全球性的合作模式是跨国界破产合作的理想模式。区域合作为全球合作奠定了基础,二者相互促进。实践中需要灵活运用。为这些不同模式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也是跨国界破产合作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条约和示范法是国际法中惯用的两种,但究竟哪一种更适合跨国界破产的法律合作,还需要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是本文论述的一个重点。 良好的法律合作模式和途径有利于跨国界破产合作的实现,但它的良好运行还需要一个比较系统完善的机制,以及配套的制度设施和各国间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相对于欧美等国家,中国的破产法以及在跨国界破产合作方面的参与度与我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不太相符。为此,本文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在跨国界破产合作领域的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中国能够以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的相关法律文本为蓝本完善相关的立法工作,并积极参与到跨国界破产合作中。
[Abstract]: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of integration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However, the flow of personnel and capital has also brought new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issue of cross-border bankruptcy can be described as a concentrated manifestation of various institutional conflict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re sensitive topics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eld.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combines the current needs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Take the legal cooperation in cross-border insolvenc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border insolvency determine that the resolution of such cases requires the help of insolvency legal system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re have always been two different views on this issue, regionalism and universalism. However, both theories are too radical against the settlement of case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cross-border bankruptcy cooperation. The regional model and the global model are the two main modes of cross-border insolvency co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odels are obvious and not only have different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advantages, But the two models are also interlinked. In the long run, the global cooperation model is the ideal model for cross-border bankruptcy cooperation. Regional cooperation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global cooperation. The need for flexible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the choice of appropriate legal avenues for these different models is another important issue in cross-border insolvency cooperation. Treaties and model laws are the two customary types of international law, However, which kind of legal cooperat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cross-border bankruptcy still needs further researc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oint in this paper. A good mode and approach of legal cooper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cross-border bankruptcy cooperation, but its good operation still needs a relatively systematic and perfect mechanism. As well as supporting institutional facilities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 Compared with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China's bankruptcy law and participation in cross-border bankruptcy cooperation are not very consistent with our country's status as a world power.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a's work in the field of cross-border bankruptcy cooperation, hoping that China can perfect the relevant legislative work based on the relevant legal text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Trade Law.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ross-border bankruptcy coope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弘;;网络自由化成为希拉里·克林顿对外政策的“新教条”[J];共产党人;2011年06期

2 黄范章;;宏观经济政策合作是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新机制——兼论“国际责任感”是新时代文明准则之一[J];学习论坛;2011年08期

3 郗春嫒;;我国跨国民族研究回顾与展望:一个文献综述[J];民族论坛;2011年14期

4 焦梓;;论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谢辉;;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政府引导能力建设[J];才智;2011年20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燕;;论跨国界污染的国家责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2 顾涧清;;跨世纪跨国界:广州旅游业新的战略选择[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3 赵晓梅;;一起跨国界的扣货案[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马丽;;全球环境管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周富森;;权势与法律的较量——代理金铃影业(香港)公司二案之始末[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香港物流协会共同举办香港物流发展经验研讨会暨商贸洽谈会[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7 吴虹;;绿色照明,任重道远[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成霞;;浅谈高校外事翻译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韩德华;;美国市政破产背景、特征及其影响[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10 顾卫彬;;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信息服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丙奇;大学破产的警示[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马璇;文博会为艺术跨国界铺架桥梁[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卢铿;中国地产跨国界生存透视[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钱春弦;中国人出境游带动跨国界的繁荣[N];国际商报;2003年

5 记者 田玲翠 实习生 李晓婕;跨国界的零距离对话[N];文汇报;2003年

6 王嘉琳;越南国际信息通讯展跨国界交流技术与信息[N];中国贸易报;2007年

7 蓝朝晖;不让中国车企省心的萨博[N];北京商报;2011年

8 张小燕;投洽会正式推出网上视频洽谈[N];厦门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路艳霞;少儿图书跨国界阅读成主流[N];北京日报;2008年

10 熊熙玲;跨国界的梦幻军团[N];中国财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石茂明;跨国界苗族(Hmong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王利娜;企业破产的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姜明;在华跨国公司环境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郑建平;国际资本流动的产业分析:动因、作用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3年

5 万俊毅;机构投资股东:理论、实践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亚楠;跨国界破产的法律合作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任义涛;雷曼兄弟破产的前因后果[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乔丽杰;中国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刚;跨界河流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李月珍;米高梅破产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罗剑平;“跨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考察[D];中南大学;2009年

7 杨徐君;跨国界次区域中的民族经济[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何纯;东盟环境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春香;在线纠纷解决方式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探析[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姜晖;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8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558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8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