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例原则在国际海洋划界中的功能与缺陷——基于国际司法裁决的考量
本文选题:比例原则 切入点:海洋划界 出处:《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国际司法裁决,比例原则在海洋划界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一是构成调整临时海洋边界线的"相关情况";二是作为海洋划界结果公平性检验的标准。中国有着较长的海岸线,因此在按照公平原则处理与周边邻国的海洋划界纠纷时,比例原则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国际司法裁决并没有阐明需要调整临时海洋边界线的"海岸线长度差异"的判断标准,以及成比例检验出现"重大比例失衡"的检验标准,国际司法机构在此方面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为克服比例原则适用时的主观性问题,未来的国际司法裁决不妨适当引入量化标准,以确保海洋划界结果的公平性和可预测性。
[Abstract]: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judicial decisions, The fun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in maritime delimitation can be summed up into two levels: one is the "relevant situation" that constitutes the adjustment of the temporary maritime boundary line; the other is the criterion for the fairness test of the results of maritime delimitation. China has a relatively long coastline. Therefore,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aling with maritime delimitation disputes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equity... International judicial decisions do not clarify the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the "difference in length of coastlines" that need to be adjusted for the temporary maritime boundary, as well as the criterion for proportionally testing the occurrence of "significant imbalance of proportion", International judicial bodies have considerable discretion in this regard... therefor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future international judicial decisions may wish to introduce appropriate quantitative criteria, To ensure the fairness and predictability of the results of maritime delimit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南京大学2010年度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际海洋法与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南京大学“985三期”
【分类号】:D99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华;;国际司法裁决中的海洋划界方法论解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玮;陈晓雪;;钓鱼岛在东海划界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2 游文丽;张学慧;张晓;;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争端及解决[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游博;;透析中日油气资源及东海大陆架划分之争问题[J];长白学刊;2006年01期
4 明廷权;;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东海争端[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卫彬;;相关情况规则中的实际控制效力研究——从国际法院司法判例角度[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曲波;;历史性权利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李毅;论澳巴海洋边界划分方法之特色及其对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之借鉴意义[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8 王秀英;;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中的若干关键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7年06期
9 李广义;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国际法依据辨证[J];当代法学;2005年03期
10 曲波;;对大陆架划界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当代法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亚芸;;南海“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前景——兼评国际社会解决南海争端的提案[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罗婷婷;;“九段线”法律地位探析——以四种学说为中心[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1期[C];2008年
3 曹英志;范晓婷;;再论海洋倾废概念[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1期[C];2008年
4 姜丽;张洁;;浅析群岛制度的适用及南海划界[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0年卷第1期[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金强;国际海底资源分配与美国的政策选择[D];复旦大学;2011年
4 纪晓昕;国家管辖范围外深海底生物多样性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庄炜;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原则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响;国际法视野下的中国海事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金永明;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与资源开发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陈威;论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岩;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李文沛;国际海洋法之海盗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远达;中日“东海共识”浅析及东海共同开发建议[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璐妍;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涂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娄智宇;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的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湛艳梅;中国海洋基本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简超宗;中日东海争端与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D];暨南大学;2011年
7 马丽;南海争端解决模式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熙;中国及周边国家外大陆架申请案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9 张锋茹;专属经济区非沿海国军事活动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冯小燕;论海上紧追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书建;;论比例原则在国际投资仲裁中适用的原因及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0年24期
2 肖振伟;;浅析欧盟法中的辅助原则[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3 韩秀丽;;论比例原则在有关征收的国际投资仲裁中的开创性适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褚晓琳;;试论风险预防原则[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韩秀丽;寻找WTO法中的比例原则[J];现代法学;2005年04期
6 蒋红珍;王茜;;比例原则审查强度的类型化操作——以欧盟法判决为解读文本[J];政法论坛;2009年01期
7 于博;杜柏仁;;略论欧盟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地方自治的启示[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韩秀丽;比例原则进入WTO法的必要性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8期
9 张丽娜;;海上强制保险适用范围的合理性解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尹慧;;论间接征收的认定[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卫彬;;公平原则及有关情况规则若干问题刍议[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王瑞敏;刘怀山;;地球物理划界与海洋权益保护[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五)——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C];2009年
3 李增刚;;无政府状态下的产权形成与保护——兼论中国海洋权益维护[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何清;春晓油田归属无可争议[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焦永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5年与海洋划界(上)[N];中国海洋报;2007年
3 李安民;中日专属经济区划界刍议[N];中国海洋报;2005年
4 中国海监总队常务副总队长 张惠荣;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看海洋纷争[N];中国海洋报;2005年
5 廖凡;善用法律武器 维护海洋权益[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王翰灵;日本“东海试采权”违反国际法[N];法制日报;2005年
7 记者 周良;北极权益争端中的中国姿态[N];经济参考报;2011年
8 苏大维;日本人首掌国际海洋法法庭引中韩俄担忧[N];国防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田辽;南海争端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韩秀丽;论WTO法中的比例原则[D];厦门大学;2006年
3 陈百贤;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邱文弦;自然延伸概念在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关越;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D];吉林大学;2013年
6 王大鹏;北极问题的软法规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庄炜;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原则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倩倩;论国际投仲裁中的比例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窦霞飞;论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效力[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王曦;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效力[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4 李冰洋;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国际法问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杜成亭;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禹湘;试析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效力[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韩磊;海洋法律争端解决途径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8 陈苏;论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地位和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张卫彬;国际海洋划界公平原则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07年
10 吕志君;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领土和海事争端案评述[D];外交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566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566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