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性条约问题的理论辩证
本文选题:契约性条约 切入点:造法性条约 出处:《法学》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际法权威论著在阐述契约性条约问题时,几乎一致认为契约性条约不是国际法的渊源,甚至还认为造法性条约也不是国际法的渊源;但同时又都认为国际法渊源的内容包括国际条约。既然条约不是国际法渊源,那么国际法渊源的内容又怎么可能包括国际条约呢?这一理论观点形成了我国国际法学上的一大理论误区。否定契约性条约是国际法渊源的理论观点不仅是自相矛盾的,而且是错误的。契约性条约是国际条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法的渊源之一。最早的契约性条约与造法性条约分类的理论并没有将契约性条约排除在国际法渊源之外,契约性条约也是创设国际法规则的协议,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演变为约束多数国家的造法性条约。国际法权成学者关于国际法渊源的概念也没有排除契约性条约。恰恰相反,他们都一致认为,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而契约性条约正是国际条约的一部分。可见,契约性条约完全符合国际法渊源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内容,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应当是国际法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Abstract]:The authority of international law on the problems on contract treaty, almost unanimously that the origin of contract treaty is not international law, even think the origin of law making treaties or international law; but at the same time that th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treaties. Since the treaty is not th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so th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how can the content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treaties? This theory has formed a theoretical misunderstandings in China on international law. No contract treaty theory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is not only contradictory, but is wrong. Contract trea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treaties, is also one of the origins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earliest. Contract treaty and law making treaties classification theory and no contract treaty excluded from international law, contract treaty is the creation of the ru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agreement, which can evolve to most countries constrained law making treati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international law scholars into th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concept did not rule out the contract treaty. On the contrary, they all agre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customs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contract treaty is a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treaty. The treaty contracts in full compliance with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its content, it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should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law.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分类号】:D9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可持续发展与国家主权原则的新视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张卫华;;国际刑法概念之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张卫彬;;国际习惯法在我国适用探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4 汪金兰;;论国际私法上的国际惯例及其在国内的适用——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3条第2款及第4条的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赵洲;;论国际社会提供保护责任的协助与补充属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朱作鑫;恐怖主义在国际法上相关对策综述——兼论我国法律有关规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施伟滨;从国际法看“台独公投”的荒谬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张帅梁;;论相对国家主权在国际法上的地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蔡从燕;;国际法律体系中的“公私法分立”[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10 王艺;;跨国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外来物种入侵承责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王传丽;;WTO——一个自给自足的法律体系——兼论一国四地经贸关系新发展[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4 韩立余;;中美知识产权案的法治意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5 李彩虹;;国际水资源分配的伦理考量[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志坚;邢鸿飞;;国际河流法刍议[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继勇;;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郜尔彬;;论“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郭寒冰;;预防性使用武力与世界和平的维护[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10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8 江长新;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陶莎莎;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颖;关于流失文物返还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官家辉;论海盗犯罪及其国际法管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聂云鹤;论关于海盗的国际法规则及其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管晓中;国际证券侵权关系之管辖权与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晶;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研究以及我国建立该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浩;间谍活动的国际法规制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江鹏;ICSID管辖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玮琼;论国际税收协定争端解决机制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焱;论WTO规则的法律属性[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车巧凤;;浅议国际私法中当事人选择国际条约问题[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7年07期
3 张涛;;论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法的域外效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4 赵琪;;论国际强行法之酷刑禁止[J];河北法学;2009年03期
5 罗傲;;论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09年26期
6 文涛;;浅议“先占原则”与我国南沙群岛主权[J];发展;2009年10期
7 栗晓宏;;国际条约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J];当代法学;2006年02期
8 刘恩媛;;中国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的基础条件[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廖诗评;;条约解释方法在解决条约冲突中的运用[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陈学斌;;国际条约在不服渔业行政处罚所提起的行政诉讼程序上的优先适用[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8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洪杰;;略论WTO规则在我国的司法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2 孙南申;;论WTO协议在中国的法律实施问题[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3 张晓东;;论欧盟法及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桂荣;;外观设计法律保护的国际溯源和国际条约[A];专利法研究(2002)[C];2002年
5 张小勇;;《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与知识产权[A];专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6 陈朝晖;;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规范体系及有关问题[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7 张磊;;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高卢麟;;论专利制度国际发展趋势与争论焦点——对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有关专利部分补充条约(专利法条约)草案的认识和初步分析[A];专利法研究(1991)[C];1991年
9 赵学清;赵睿;;浅析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非违反之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10 杨红菊;;关于在专利法中增加有关PCT内容的说明[A];专利法研究(1999)[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珍妮;两项条约助力网络著作权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2 特派记者 谭丽琳邋陈成智;尽快修改缔结条约程序法[N];海南日报;2008年
3 陈煜儒;我国空间立法要立出中国特色[N];法制日报;2007年
4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法律处 原淇;《商标法新加坡条约》与《商标法条约》(1994)之比较[N];中国工商报;2006年
5 郭晓宇;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四次专题讲座[N];法制日报;2006年
6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叶琦;国际条约的国内法适用分析[N];经济日报;2005年
7 高晓力;国际条约在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掌握国际条约 做好质检工作[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9 郭庆珠;《欧盟宪法条约》的法律解读[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杜文娟 毛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四次专题讲座[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俭平;国际条约中的征收条款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娜;国际法对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的管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王晓丽;国际环境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刘瑛;《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解释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唐青阳;规则的解释与解释的规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顾崧;国际民商事诉讼竞合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朱莉;国际私法的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贾少学;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恩媛;国际环境损害赔偿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柴海涛;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国家战略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阳;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2 柯玲娟;试论国际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刘文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与邻接权条约(WPPT)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4 巴特嘉尔格勒;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及国际条约在蒙古国内法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5 丁亮;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效力和实施问题[D];郑州大学;2005年
6 任f 皓;国际条约在中国法院的适用[D];郑州大学;2007年
7 雷智中;网络邻接权的国际保护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王新新;论国际条约的国内适用及我国对策[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谷昕;外层空间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10 吕宏;论国际条约在美国的司法执行[D];外交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571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57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