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海权争端与中国的新思维
本文选题:东北亚 切入点:中国 出处:《东北亚论坛》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东北亚是一个地缘空间相对狭小,战略力量分布密集,对权力分配异常敏感的国际热点区域。海洋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的强化、海洋权益博弈规则的零和性以及当前存在的制度缝隙交织的结果使得该地区海洋权益争端愈加激烈。鉴于海洋在新时期对于国家在安全、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的重要作用,一场新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悄然展开。时移而世易,面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搁置争议,他来开发"的复杂局面和海洋对于我国和平崛起战略价值的日益提升,中国有必要适时改变既有的争端解决模式,通过"搁置争议,积极开发"的介入性举措和对主张权益"既要认,又要领"的实质性行为,以期在这场海洋主权博弈的大棋局中占得先手。
[Abstract]:Northeast Asia is a relatively narrow geo-space, a dense distribution of strategic force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an international hot spot, the awakening of maritime consciousnes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ism. The zero-sum nature of the game rules of ocean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the interwoven of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gaps make the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disputes in this area more intense. In view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ocean in many fields such as security, economy, politics and so on, the oce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w period. A new "blue enclosure movement" is quietly unfolding. Time passes and the world changes.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shelving disputes, he develops" and the increasing strategic value of the sea for China's peaceful rise,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change the existing dispute settlement model in a timely manner, adopt the interventionist measure of "shelving disputes and actively developing" and the substantive act of asserting rights and interests "both recognizing and mastering". In the hope of this sea sovereignty game in the big chess game to occupy the first han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教育部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09JZD003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新动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10JJDGJW005)
【分类号】:D99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艳;;从中日东海之争谈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2期
2 丁丽柏;;论海洋权益的军事保护[J];求索;2006年11期
3 许德鸿;;东海海洋争端刍议[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刘中民;;中日海权争端的对策思考[J];学习月刊;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富源;;中国和平发展与新军事变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海军的发展变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于沛;对近代大国崛起的文化思考[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4 刘勃然;;“天安号事件”后中国东亚地缘战略的困境与出路[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罗国强;;从《战争与和平法》看“和平崛起”的国际法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6 李渤;民族心理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J];长白学刊;2004年05期
7 郑凯;北约东扩的前景及其对欧洲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陈丽斌;朱陆民;;辛亥革命与中国海权思想的发展[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黄琳;;中国石油安全态势与相关外交政策分析[J];当代经济;2010年24期
10 李凤艳,王媛;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几点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晓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贾春阳;论“疆独”问题与美国的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王建华;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美国民族理论与政策评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克成;基于方法论视角的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华;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作奎;1918-1929年英法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宫旭平;美国空军与美国全球战略研究(1947—1969)[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6年
10 侯俊云;雍正朝东南海疆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远达;中日“东海共识”浅析及东海共同开发建议[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陆海英;论中国海军护航索马里——国家利益视角[D];湘潭大学;2010年
3 徐亮;二战德国地缘战略得与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加河;英法两国的海上争霸(1688-181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宇;论中国特色海洋战略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剑宇;甲午战争对中国海权的战略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7 曲恩道;美国南中国海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娄智宇;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的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冯婉;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印度因素[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陈伟;从地缘战略看冷战后中国在南亚的国家利益及其维护[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晨;;对我国东海的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途径的几点认识[J];法制与社会;2009年01期
2 门洪华;;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8期
3 涂怡超;;后冷战时期东北亚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地区安全[J];兰州学刊;2007年07期
4 张明亮;南中国海争端与中菲关系[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02期
5 汪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南海争端的解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吴莉莉;;关于美国在南海问题新变化及中国对策的探讨[J];南方论刊;2011年09期
7 汪伟民;;“缓和与合作:东北亚国际关系30年”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韩国研究论丛;2003年00期
8 张爱华;;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高级研究员徐光裕少将:有限战略目的决定朝鲜半岛局势不会失控[J];社会观察;2011年01期
9 尹晓亮;安成日;;中日俄在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博弈[J];日本学论坛;2006年03期
10 李建军;;影响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的若干重要因素[J];当代世界;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维彬;;文化视角下的中国[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潘伟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幼铭;吴永刚;;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5 李焱荣;刘中平;王东;何万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信息人才建设[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 钟书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蓓;肖军;;生态工业园发展综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刘新卫;;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甄橙;;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邵瑶春;;论中国市场营销伦理建设[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新惠;解决海外工程承包合同争端:和为贵[N];建筑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耀翠;3D电视进入快速成长通道 概念争端不断[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3 凌朔;柬泰柏威夏寺争端是怎么一回事[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印度记者 赵玉华;印巴争端 愈演愈烈[N];中华新闻报;2001年
5 本报特约撰稿 临河;南海争端背后各有盘算[N];中国国防报;2011年
6 杨子岩;学生遭袭引发的外交争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岳麓士;巴以争端仍是沉重话题[N];人民日报;2001年
8 朝夕;美俄家禽争端背后的故事[N];国际商报;2002年
9 吴继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N];中国海洋报;2003年
10 王亮亮;奥巴马要利用东盟介入南海争端[N];国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琛;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4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心宇;中国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10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海生;冷战后东北亚多边安全的特点及中国外交战略选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江楠;中国东北地区金步摇饰品的发现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周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付红新;我国营造良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朝鲜半岛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爽;中日循环经济合作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朱建博;FDI在中国的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存彪;中国多层次直销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付娟;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塑[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李范一;试论中国基金会的企业化运作[D];东北大学;2005年
10 吴涛;“刘翔效应”对我国田径运动影响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615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61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