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人道法视角下私营军事安保公司雇员的法律地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22:35

  本文选题:私营军事安保公司雇员 切入点:国际人道法 出处:《外交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营军事安保公司(Private Military and Security Companies,PMSCs)开始迅速发展,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武装冲突中。但是,由于私营军事安保公司雇员的法律地位在国际人道法中没有被明确,有的学者质疑国际人道法中私营军事安保公司雇员的地位,并声称其活动于“法律真空”中。本文力图通过对现行国际人道法和有关国际法发展的分析,对国际人道法下私营军事安保公司雇员的法律地位加以确定。本文将分为四部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将对私营军事安保公司雇员做相应的背景介绍,包括其产生、发展和业务范围,以及产生的法律问题。第二部分将尝试从现有国际人道法条约角度对私营军事安保公司的雇员进行法律地位的确定,即其为雇佣兵、战斗员或者平民的可能性。第三部分着重介绍有关私营军事安保公司雇员法律地位的最新国际法发展,即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瑞士政府发起并由国家达成谅解的《蒙特勒文件》,结合该问题对此文件加以分析。第四部分得出结论:私营军事安保公司雇员的在国际人道法中的地位是可以被确定的,雇员的活动必须尊重和遵守国际人道法。
[Abstract]:Since the 1990s, private Military and Security PMSCs have grown rapidly and are increasingly emerging in armed conflict. Since the legal status of employees of PMSCs is not clear in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some scholars question the status of employees of PMSCs in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termine the legal status of employees of private military security companies under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through an analysis of existing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and related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law. The first part will give a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to the employees of PMSCs, including their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scope of business. And the legal issues that arise. The second part will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legal status of employees of private military security companies in the context of existing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treaties, that is, mercenaries, The possibility of combatants or civilians. Part III highlight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law concerning the legal status of employees of private military security companies, The Montreux document, initia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and the Swiss Government and understood by the State, is analysed in the context of this issue. The status of humanitarian law can be determined, Employees must respect and abide by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in their activities.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长浩;战争遗留爆炸物问题的国际人道法思考[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弗朗索瓦·布尼翁,张长浩;国际人道法的当代挑战[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季刚波;从伊战、虐囚到国际人道法[J];前沿;2004年12期

4 张侃;国际人道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虎华;国际人道法的定义[J];政法论坛;2005年02期

6 王林;李春丰;刘静;;关于加强国际人道法研究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卢静芳;;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国际人道法的适用问题[J];当代经理人;2006年04期

8 李楠;;完善国际人道法对平民妇女的保护[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俞正山;;国家和平时期的国际人道法义务[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毛国辉;冷妹;;论科学技术与国际人道法的嬗变[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乃根;;试论康德的国际人道法理论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2 陈慧林;姜红明;;高科技战争与当代国际人道法的新发展[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怀民;我国高校第一个国际人道法研究中心落户武汉大学[N];科技日报;2008年

2 瑞士联邦主席 迪迪埃·布尔克哈尔特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 彼得·毛雷尔;国际人道法应得到更多尊重[N];法制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汪闽燕;冲突频发国际人道法面临严峻挑战[N];法制日报;2014年

4 王淑军;中国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成立[N];人民日报;2007年

5 廉士兵;国际人道法面临新挑战[N];检察日报;2008年

6 叶紫;中国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举行全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记者 田雅婷;全球人道主义需求已发生重大变化[N];光明日报;2013年

8 ;国际人道法[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汪闽燕;国际人道法取得长足发展[N];法制日报;2014年

10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孟晓泉;无人机也应遵守国际人道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喻慧;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国际人道法适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康荣;论国际人道法的实施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巫鹏;自主控制无人攻击机对国际人道法的挑战及应对策略[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3 窦弋翔;论国际人道法的良性化发展[D];贵州大学;2016年

4 高焱基;国际人道法视角下私营军事安保公司雇员的法律地位研究[D];外交学院;2017年

5 冷妹;科学技术发展与国际人道法的演变[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黄秀芬;维和部队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责任归属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黄晖;国际人道法框架下对私人军事公司的规制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楚晟e,

本文编号:1650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650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9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