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公共道德”之考问与追问
本文选题:公共道德 切入点:条约解释 出处:《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11期
【摘要】:"美国远程博彩案"与"中国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专家组在对"公共道德"解释时依循了《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和第32条的传统路径,但在争议措施的"公共道德"政策目标归属上呈现了民族主义或国际主义的不确定立场,该种立场直接导致证明上宣称标准和合理标准的混乱。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应因势利导,证明国内"公共道德"政策目标属于WTO"公共道德"的范畴,从而实现政策目标归属的成功转化。
[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remote betting case and the China Publications and Audio-visual products expert Group followed the traditional path of articles 31 and 32 of the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in interpreting "public ethics", But there is a nationalist or internationalist uncertainty about the attribution of the "public morality" policy objectives of the controversial measures, which leads directly to the confusion that justifies the claims of standards and reasonable standards... as emerging economies, China should prove that the policy goal of "public morality"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WTO "public morali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licy objectiv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D9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岳;;贸易与道德:中美文化产品争端的法律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巍;若干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成立争议案的讨论——CISG与UCC·中国合同法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2 吴卡;;条约规则如何成为一般习惯法——以《海洋法公约》为考察重点[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王国语;;论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范围[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4 邱思萍;;国际社会解决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肖爱华;;关于《旧金山和约》的效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6 张晓声;;WTO规则的立法解释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宋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3款的解释问题——以“冲鸟礁”为例[J];研究生法学;2012年01期
8 王晨歌;;GATS具体承诺表的解释方法的评析与应用——以“中美电子支付服务案”为切入点[J];研究生法学;2012年01期
9 张光;;国际投资仲裁中东道国公共利益与投资者财产利益的平衡[J];朝阳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10 史晓丽;;《中日韩投资协定》的构建[J];东北亚论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2 高永富;;关于海峡两岸建立自由贸易安排之思考[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六)[C];2007年
3 刘勇;;WTO成员并未承担防止和避免“倾销”的条约义务[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4 黄志雄;万燕霞;;论互联网管理措施在WTO法上的合法性——以“谷歌事件”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5 何渊;;行政协议——中国特色的政府间合作机制[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6 邓宁;;统一与干涉:对南奥塞梯事件的国际法思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向力;;论联合国货物运输法草案对条约冲突的应对[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8 陈远达;;我国船舶油污责任限制法律适用研究[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10 侯中军;;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研究中的准条约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3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云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琴;临时劳动力流动全球性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邱一川;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汉大学;2011年
9 沈志韬;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尹立杰;GATS框架下的跨国银行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武山;中国内地与台湾区际司法协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常佼;从国际法视角看朝核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谈中正;能源贸易安全的规则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顾绍文;1996年HNS公约的新发展及我国对该公约的应对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李雪冬;中国与非洲三国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傅荣;论条约保留与中国的相关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勐;中印藏南领土争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俞佳;普遍管辖权行使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胡发明;罢工权法律规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章璇;国际贸易协定遵守的监督与评估:美国的机制与实践[D];东华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志雄;;WTO自由贸易与公共道德第一案——安提瓜诉美国网络赌博服务争端评析[J];法学评论;2006年02期
2 彭岳;;条约的解释——以DSB上诉机构的裁决为例[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张康之;对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怀疑[J];学术界;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和静钧;;反侵权之道[J];南风窗;2007年21期
2 李广辉;杨琼;;WTO公共道德例外条款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9期
3 耿勇;;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国际私法思想的对立与融合[J];政法论坛;2008年04期
4 王云霞;黄树卿;;文化遗产法的立场:民族主义抑或国际主义[J];法学家;2008年05期
5 彭岳;;WTO协定中公共道德例外简评[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Z1期
6 胡建国;;安提瓜诉美国赌博案评析[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7年02期
7 张乃根;;论中美知识产权案的条约解释(上)[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年01期
8 龚笑笑;;条约解释的方法及其位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9 李先波;徐莉;;GATT“公共道德例外条款”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乔娇;;论BIT中最惠国待遇条款在争端解决上的适用性[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衡;;WTO条约解释演进与中国服务谈判策略选择——以2005年美国博彩案为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2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3 翁国民;蒋奋;;论WTO规则的法律解释方法——兼谈国际条约法的解释理论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运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4 姜丹明;;欧洲理事会1998年2月26日通过的批准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98/…/EC号指令的第19/98号《共同立场(EC)》(98/110/02)[A];专利法研究(1998)[C];1998年
5 肖军;;继续中止减让案专家组报告中的WTO争端解决机制问题[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蒋奋;;WTO反补贴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实证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7 蒋奋;;WTO反补贴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实证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8 贺小勇;;论中美知识产权“刑事门槛”争端的法律问题[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龚柏华;;“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WTO案”援引GATT第20条“公共道德例外”的法律分析[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10 王煦棋;;WTO与经济人权[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十年之发展”WTO圆桌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李先波 徐莉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GATT“公共道德例外条款”探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黄东黎;WTO协定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宋蕾;电影发行渠道为中美争议焦点[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许章润;内容提要与国际惯例[N];法制日报;2008年
5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宋杰;公共秩序可构成减损条约义务的正当理由[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6 刘敬东;“双反”案胜诉之下的法律隐忧[N];经济参考报;2011年
7 杨国华;纺织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与保障措施协议的关系[N];国际商报;2003年
8 龙卫球;如何开解“兽首难题”[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张乃根 复旦大学法学院;正确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莉;WTO“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延忠;国际税收协定解释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简军波;权力与合法性[D];复旦大学;2006年
4 顾婷;国际公法视域下的WTO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吴宇;论全球环境法的形成与实现[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帅军;条约解释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中的适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清;WTO“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胡金平;上下文解释方法在WTO争端解决中的运用[D];厦门大学;2009年
4 高梦魇;对华纺织品特保条款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叶歆炜;WTO争端解决中的法律解释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吕洁;论嗣后惯例解释方法的WTO争端解决实践[D];郑州大学;2012年
7 肖夏;WTO义务减让表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8年
8 何娟;条约解释视野下的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案[D];外交学院;2008年
9 廖冰冰;WTO争端解决中的承诺清单解释问题[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周芬芬;GATT环保例外条款中的“必需性”审查标准探析[D];清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2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67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