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刑事司法的基本特征
本文选题:司法机构 切入点:司法程序 出处:《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摘要】:国际刑事司法机构无明确的分工,其司法程序具有罗马法和英美法的特色,同时,国际刑事司法受理的案件具有选择性。国际刑事司法的发展呈现出混合式的特征,它与国家刑事司法相得益彰将更能发挥预防和惩治国际犯罪的功能。
[Abstract]:There is no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i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institutions, and its judicial procedur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 law and common law. At the same time, the cases accepted by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are selecti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shows mixed characteristics. It will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crime.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法学研究所;湖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刑事审判的价值取向研究”(05YB81)
【分类号】:D997.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鹿素勋;刘陵之;;我国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立法完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张远煌;论刑法调控与犯罪生成[J];法学;2004年06期
3 樊学勇;刘荣;;公安刑事侦查中和解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付金豹;;再论恢复性司法[J];甘肃农业;2006年03期
5 李恩慈;刑法中的推定责任制度[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6 韩红;杨春雷;;构建我国的恢复性司法模式——以被害人、犯罪人保护为视角[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陈洪兵,钱嘉禾,安文录;人身买卖犯罪的司法适用及立法评析——兼析最高院颁布的两个案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杨宇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述评[J];人民检察;2004年04期
9 宋英辉,许身健;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10 陈卫东,刘计划;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的构想[J];现代法学;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量刑基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许身健;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李哲;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郭天武;保释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6 苗京平;刑事司法国际合作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陈雷;反腐败国际公约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李俊峰;私人实施反垄断法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维;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庚申;论遏制刑讯逼供[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邓立军;秘密侦查法治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袁士文;论检察官在刑事公诉中的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肖雯;暂缓起诉制度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鹿素勋;不起诉裁量权之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李静然;论刑事诉讼伦理观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刘登森;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制度框架及其效力[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昕;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张学辉;论恢复性司法[D];安徽大学;2005年
10 骆飞;取保候审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亚芸;;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司法审查机制的构建——以国际法院司法审查为研究视角[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1年01期
2 Pirumova V;;行政法庭设立的合法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杰;;国际司法机构裁决的意义——国际法院和WTO体系的视角[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董箫;;拒绝司法与一国的国家责任[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程红星;;论区域贸易协定WTO合法性之审查权归属——基于WTO机构平衡和分权的理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4 俞志芳;魏福旗;;关于加入WTO的几个法律问题的认识[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5 刘衡;;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的证据要件——《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4.2条“可获得证据的说明”剖析[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伍俐斌;;论联合国制裁的国际法依据[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左海聪;;从印度进口数量限制案看GATT第18条B节的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8 ;外交会议关于《专利法条约》和《专利法条约实施细则》的议定声明[A];专利法研究(2000)[C];2000年
9 钟继军;;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院中的地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10 申进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强制性争端解决机制与海洋环境保护[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殊;在巴西主张债权的三种司法程序[N];国际商报;2009年
2 最高法院审监庭 于雷;纷繁复杂的司法机构[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教授、国际刑法研究所副所长 王秀梅;开平案“二许”的命运尚未最后确定[N];法制日报;2009年
4 关倩;TRIPS协议中的“国内司法程序”[N];法制日报;2002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教授、国际刑法研究所副所长 王秀梅;开平案“二许”的命运尚未最后确定[N];检察日报;2009年
6 赵千喜;WTO争端解决中的举证责任分配[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刘志云;中美知识产权WTO之诉:前景与思考[N];法制日报;2007年
8 丁国锋;解决民商争议 仲裁挑大梁为何底气不足[N];法制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东升;跨国打官司难度多大胜算几何[N];法制日报;2006年
10 王周欢;欧洲共同体政府采购救济制度[N];中国财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侯幼萍;WTO协定与区域贸易协定的管辖权冲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吕微平;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正当程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苏晓宏;变动世界中的国际司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金赛波;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黄建中;国际法庭管辖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可诉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王芳;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周月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统一解释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黄靖;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吴仁坚;欧洲法院与成员国国内法院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邵奕;欧洲法院初步裁决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7 谢岚;欧洲法院管辖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建;中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梁善恒;析中国内地与香港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陶冶;欧盟与中国有组织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8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67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