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中国合同法与CISG

发布时间:2018-03-30 17:33

  本文选题:合同订立 切入点:合同解除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摘要】:《合同法》无疑是目前我国民事领域中最为成功的立法,该法在诸多方面受到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影响。比较《合同法》与《公约》,在合同的订立、合同解除、违约责任与免责、买卖合同等方面,既可以看出前者对于后者的继受,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若干差异。
[Abstract]:Contract Law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successful legislation in the field of civil affairs in China,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in many respects. Such aspects as rescission of contract,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and exemption, contract of sale and so on, can not only see the successor of the former to the latter, but also se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6;D99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世远;;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J];中国法学;2007年03期

2 崔建远;;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定性与定位[J];中国法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茜,徐伟学;论让与担保的设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刘阳春,刘晓春;我国金融期货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赵江勇;代位权行使效力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王利明;中德买卖合同制度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5 唐莹;论意思表示错误——中德民法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6 孟德花;浅析合同履行中的不安抗辩权[J];商业研究;2003年06期

7 邹海林;论我国合同法规定之债权人撤销权[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吴太轩;论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及效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肖海军;论保险合同成立的时间——兼论保险费交付的效力[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10 李江,姜玉珍;公证在电子合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士永;物权行为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王洪亮;缔约上过失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刘楠;法律的确定性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周建春;耕地估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王洪;合同形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8 侯国跃;契约附随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方新军;权利客体论[D];厦门大学;2006年

10 申建平;债权让与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台英;关于中国合同法的违约体系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杨婷娟;试论可撤销合同[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顾国增;旅游合同纠纷的现状及其法律调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立新;《合同法》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若干问题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姜军贤;公司越权无效原则的沿革和越权行为的法律规制[D];厦门大学;2001年

6 李旭东;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晓平;违约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王惠;缔约过失责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崔晓明;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法律问题探讨[D];苏州大学;2003年

10 温耀原;新《外贸法》与我国外贸代理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梁慧星;论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J];比较法研究;1991年03期

2 王利明;中德买卖合同制度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3 王洪亮;物上瑕疵担保责任、履行障碍法与缔约过失责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崔建远;;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定性与定位[J];中国法学;2006年06期

5 韩世远;;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J];中国法学;2007年03期

6 韩世远;构造与出路:中国法上的同时履行抗辩权[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延林;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的法律适用[J];法律适用;1998年01期

2 王春瑞;关于合同解除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王铁军;论建立我国的合同解除制度[J];法学研究;1994年04期

4 杨秋林;论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0年04期

5 白慧林;论合同解除的条件[J];中国律师;2001年06期

6 王艳;合同解除制度的比较分析——对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阐释[J];社科纵横;2004年03期

7 黄海英;合同解除与保证人责任[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余蚕烛;对合同解除的几点认识[J];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9 伍载阳;论合同的解除[J];重庆师院学报;1996年02期

10 邹发云;关于合同解除的几个问题[J];学术界;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红环;赵秀梅;;教育培训合同法律问题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贾盛荣;;论合同解除的溯及力[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金山;;试论合同解除中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董杜骄;;关于B2C合同订立及其效力的若干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张庆华;;按揭期间解除购房合同的法律后果[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刘彤海;;关于合同解释的理论与实践——以案例为视角[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7 潘公明;李宗胜;张育红;;解除权在建筑工程承包案件中应用之我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孔嘉;;电子合同[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歆;;合同法对我国货运代理人法律地位的影响之若干问题探讨[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军;;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宏亮 段剑南 赵鹏超;合同解除制度中的溯及力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栗娟;合同解除后还能主张违约金吗?[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李红梅;合同解除与约定违约金责任之探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4 南京市江宁区法院 张启荣;关于加强合同解除案件审理的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7年

5 乔华;合同解除后赔偿损失应包括可得利益损失[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俞里江;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的房屋差价损害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最高人民法院 姜强;租赁合同解除后迟延履行违约金的计算[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左康红;合同解除后出租人对承租人装潢损失是否担责[N];江苏法制报;2007年

9 李 燕 贺志军;预期违约情形下的合同解除[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北京富顿律师事务所 赵鸿江;怎样更改合同[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坚;合同司法解除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谢慧;法源视野中的合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卢春荣;消费者撤回权制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吴浩;商法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红;继续性合同终止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宁;论合同解除的效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美彤;论合同解除之损害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刘庆伟;我国合同解除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兵;中英合同解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卫东;合同解除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单婧婧;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祁向洲;合同解除效力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张德锋;合同解除的效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艳驰;合同解除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86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686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9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