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框架内可再生能源问题初探
本文选题:可再生能源 切入点:环境问题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1期
【摘要】:近年来全球贸易自由化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资源枯竭等问题也不断出现,基于此,国际社会开始反思自身的贸易模式并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可再生能源因其取之不尽、环境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帮助一国更好的应对未来能源危机但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也因其初期开发成本高的问题而影响其推广。为此,各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本国可再生能源的优惠政策,但在WTO框架下"加拿大可再生能源电力保障措施(FIT Programme)案"中却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首先,WTO框架下优惠政策是否构成SCM协定中的补贴?其次,如何解决在WTO框架下的条约义务冲突问题?只有解决了上述的问题才能够在可再生能源问题上既不会对国际社会的可再生能源贸易秩序造成紊乱又不会完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贸易,从而能够真正的彰显WTO的宗旨。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level of global trade liberalization has been rising, at the same time, problems such as resource depletion have also appeared. Therefor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egan to reflect on its own trade model and seek solutions to the above problems.Renewable energy can help a country to cope with the future energy crisis better because of its inexhaustible and low environmental cost. On the other hand, renewable energy also affects the promo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because of its high initial development cost.To that end,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a series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support thei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However, a series of new questions arise in the Canadian Renewable Energy and Power guarantee measures (fit Program) cas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WTO: first, does the preferential policy under the WTO framework constitute a subsidy in the SCM Agreement?Secondly, how to solve the conflict of treaty obligation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WTO?Only by solving the above problems can the problem of renewable energy neither cause disorder 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rder of renewable energy nor completely develop trade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purpose of WTO can be truly demonstrate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所;
【分类号】:D99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岭;公民义务的相对性——一个新的分析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2 李兰英;义务冲突下的正确选择[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3 钱大军,宋双;论法律义务冲突的构成要件与产生原因[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试论SCM协定下事实上的出口补贴——以美国诉欧盟及其成员国影响民用大型飞机贸易措施案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充;;义务冲突三论[J];当代法学;2010年02期
3 黄卿堆;黄永桐;;刑事义务冲突及其解决[J];福建法学;2005年04期
4 简永发;;略论刑法中义务冲突法律性质的根据[J];法学评论;2008年05期
5 王迎春;王夏菁;;试析ASCM中的可诉性补贴定义——兼谈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可诉性补贴[J];法制与社会;2011年32期
6 钱大军;周卉;;论法律义务冲突的解决[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刘勇;朱瑜;;论反倾销与反补贴对我国国内产业安全的保障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2期
8 陈利强;屠新泉;;WTO体制下美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合法性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2期
9 黄丽勤;论刑法中义务冲突的成立条件[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杨朝军;;美国反补贴调查中“紧急情势”法律问题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目强;;论《SCM协定》中的补贴专向性及我国的立法完善[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陈利强;屠新泉;;WTO体制下美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之合法性探析[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文文;绿色电力发展的法律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石磊;单位犯罪关系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4 王庭东;政策引致性扭曲:开放效益的体制因素[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5 史晓丽;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李亮;WTO《农业协定》与中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赵艳敏;农产品出口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王永杰;WTO补贴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顾益民;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关税同盟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唐仙丽;WTO框架下农产品贸易促进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珊;中国国有企业补贴若干法律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汪广毓;美国对华并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小博;我国反补贴调查动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苏仲明;论美国对中国产品双反措施合并适用的合法性[D];吉林大学;2011年
5 范知智;欧盟反补贴法中补贴认定规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种栻译;对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的法律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7 田周鹏;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来源之若干争议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卢蓉蓉;论反倾销反补贴中的累积评估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钟晨一;WTO框架下补贴利益传递的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向秋英;论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岭;公民义务的相对性——一个新的分析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2 陈兴良;正当化事由研究[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李兰英;义务冲突下的正确选择[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4 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世界贸易组织[J];湖北政报;1999年12期
2 周勇;苟欣文;;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迎接“入世”[J];重庆行政;2000年03期
3 赵秀文;;论世界贸易组织的争议解决机制[J];法学家;2000年05期
4 田晓静;;WTO进农家[J];山东人大工作;2000年07期
5 丁明方;;从中国入世谈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协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冯雷;入世后的中国:创造世界经济[J];政策;2002年05期
7 郭灿鹏;WTO下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J];领导文萃;2002年04期
8 郭英立;;浅谈入世后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J];张家口农专学报;2002年01期
9 田晓云;;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仲裁[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郑玲丽;;WTO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及中国的因应措施[J];法治研究;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克亚;黄明健;;资源产权制度反思[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2 张福生;;马鞍山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思考[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3 曾文革;赵慧;;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法律对策[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杨吉林;;用科学的观点探讨三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高峻;晏祥宏;;上海崇明岛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以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6 陈为;;中国环境伦理学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浅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季静;;福兮? 祸兮?——论我国发展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慧杰;王端;;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社会个体环境保护行为探析[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倪元辂;汪俊石;;入世为深圳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龚健;刘耀林;;土地整理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占忠;西部大开发中应考虑的几个环境问题[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 解振华 ;构建新时期环境保护战略[N];经济参考报;2005年
3 邓聿文;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推进公众参与[N];学习时报;2004年
4 翁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根治环境问题[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记者 郑劲松 刘萍;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李庆生;黑龙江召开第八次全省环保大会[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廖德凯;公众“深度参与”还需政府“零度忍耐”[N];广州日报;2007年
8 梅光欣邋记者 叶滨;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要达305天以上[N];哈尔滨日报;2007年
9 黄世钊;南宁市挂牌督办6个环境问题项目[N];法治快报;2008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昌苗苗;广西检查两高一资企业[N];中国环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肖桂义;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李红利;中国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难题及对策机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罗永仕;生态安全的现代性解构及其重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李新英;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6 任峗;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金慧华;世界银行环境政策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于光君;农村城镇化与环境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洪长安;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刘建涛;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蓉;环境成本内在化政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刘蕾;环境规制下全球贸易治理机制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王剑松;保障措施规则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骆烨;论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评审标准[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肖石平;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第三方制度[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杨丽君;我国粘胶纤维行业应对国际经济新环境的对策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7 白辉辉;WTO规则下中国铁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8 张轩维;入世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王志勇;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毕欢;试论WTO保障措施的实体性要求及我国的对策[D];外交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713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71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