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日本海洋安全战略:历史演变与现实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11 13:03

  本文选题:日本 + 海洋安全战略 ; 参考:《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1期


【摘要】:近代日本奉行海洋军事扩张战略,配合和支持大陆扩张政策,在亚太地区多次挑起海上战争,最终在太平洋战争中遭致惨败。冷战时期,日本曾一度吸取战前教训,制定的海洋安全战略以"专守防卫"为原则,在重建并适度发展海上武装力量的同时,主要依靠美国海权保护海洋安全。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海洋安全战略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的徘徊、调整之后,开始进入新的扩张期,通过制定一系列支持海洋扩张的政策法规、加强对海洋领土和可管辖海域的争夺以及强化对海洋争夺的战略指导等措施,使其海洋安全战略的目标具有了更大的冒险性,战略手段更趋于综合性,其中,军事手段运用正在突破宪法制约,成为影响海洋区域稳定的重大消极因素。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上述基本特征,将对中国的海洋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不仅将严重压缩中国面向海洋的战略发展空间,致中国在亚太海洋战略博弈中的被动孤立地位,还可能扰乱台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增大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的难度。中国既要辩证看待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现实和走向,正确认识它与过去军国主义海洋扩张的本质差异,也要注意对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地强化海洋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强化战略竞争意识,显示敢于应对挑战的决心和恒心,又要注意斗争策略,讲究斗争艺术,为国家和平发展奠定海上安全的坚实基础。
[Abstract]:In modern times, Japan pursued the strategy of maritime military expansion, cooperated with and supported the policy of continental expansion, provoked maritime wars many tim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finally suffered a tragic defeat in the Pacific War.During the Cold War period, Japan once learned from the lessons before the war and formulated a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xclusive defense". While rebuilding and moderately developing maritime armed forces, Japan mainly relied on the maritime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protect maritime security.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Japan's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has begun to enter a new period of expansion through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support the expansion of the sea after it has been hovering and adjusting in the 1990s.Measures such as enhanced competition for maritime territory and areas under jurisdiction, as well as enhanced strategic guidance for maritime competition, have made the objectives of their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ies more adventurous and their strategic instruments more comprehensive, among them,The use of military means is breaking through co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and becoming a major negative factor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marine regions.The abov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s marine security strategy will bring great challenges to China's maritime security, and will not only seriously reduce China's strategic development space facing the sea, but also lead to China's passive and isolated position in the Asia-Pacific Ocean Strategic Game.It could also disrupt the peaceful settlement of the Taiwan Strait issue,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for China to deal with maritime dispute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China should dialectically view the reality and trend of Japan's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Japan and the militaristic maritime expansion in the past, an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its strategic determination.
【作者单位】: 海军指挥学院;
【基金】:冯梁主持的国家海洋局项目“世界海洋形势研究”子课题“世界主要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3.5;D9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修斌;日本海洋战略研究的动向[J];日本学刊;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游博;;透析中日油气资源及东海大陆架划分之争问题[J];长白学刊;2006年01期

2 齐旗;;从《日本海洋基本法》看我国制定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3 李双建;徐丛春;;日本海洋规划的发展及我国的借鉴[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1期

4 宋宁而;姜春洁;;日本海洋战略建构中的社会学研究动向[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刘中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视域中的国际海洋政治研究述评[J];太平洋学报;2009年06期

6 宋宁而;姜春洁;;日本海洋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动向[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姜旭朝;王静;;美日欧最新海洋经济政策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渔业经济;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延迪;国际海洋秩序与中国海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朱晓鸣;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琳;面向国际的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陈鑫彬;当代日本海权战略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3 宋慧敏;日本《海洋基本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徐维阳;海上执法的国际合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郭栋;日本、中国台湾地区海洋事务政策机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朴贞花;中日关系制约因素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7 张小敏;从非对称性相互依赖看二战后的美日同盟[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姜丽丽;论中国海洋维权执法[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倪志杰;近代以来东海疆域问题的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李曼;日本的岛国地位及其地缘战略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键词[J];青春期健康;2010年03期

2 建正;;美国调整防务政策应对中国反导[J];老同志之友;2010年04期

3 李阳波;;这一刻的中国——献给在海地牺牲的八烈士[J];知识就是力量;2010年02期

4 王建柱;薄旭;;傅莹:给西方人讲中国的故事[J];党员干部之友;2010年03期

5 顾德宁;;日本如何呵护文化之根[J];共产党员;2010年04期

6 王谨;;寄语中国年[J];海内与海外;2010年02期

7 杨青山;;“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思路[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8 麻陆东;;中国外交理念:从发展的和平外交到和谐世界[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孙文中;;从结构化视角看中国“公务员热”[J];桂海论丛;2010年01期

10 陆攀;孔云龙;;论我国体育仲裁程序的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晓强;;日本社会公益组织与自然灾害治理——基于阪神地震之后的考察[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佳;;中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综述——行政改革动力的多维度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丹阳;;近20年中日行政改革的思考——以中央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制度三领域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建军;程宇新;梁庆林;项海格;;日本卫星产业发展现状概述[A];第六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夏治强;王曼琳;赵钦;;化学武器的销毁进展与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处理[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史志诚;;历史上的重金属污染事件[A];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戴昌桥;;中美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比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邵瑶春;;论中国市场营销伦理建设[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晓光;董维春;;战后日本高校社会服务:形式、特点及其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包特力根白乙;;中国水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途径研究[A];2009’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菅直人将访美搁置普天间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菅直人将访美搁置普天间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菅直人将访美搁置普天间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菅直人将访美搁置普天间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菅直人将访美搁置普天间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菅直人将访美搁置普天间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菅直人将访美搁置普天间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菅直人将访美搁置普天间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菅直人将访美搁置普天间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菅直人将访美搁置普天间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野;战后日本赔偿外交研究(1945-1977)[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文彬;日本对华政策(1952-1972)转变期间民间因素的影响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世鹰;战后日本对华“政经分离”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沈青;战后日本流通产业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朱艳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农业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杨志国;政府经济职能国际比较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杨俐;残疾人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刘和清;法与人类解放:马克思法制观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徐越倩;治理的兴起与国家角色的转型[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超;欧盟在中亚地区的能源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中粮;日本靖国神社的愚民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3 董冬;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叶春芳;美国与甲午战争[D];安徽大学;2010年

5 黎红霞;战后日本文化软权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孙睿;历史问题对中韩日三国关系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岛田由利子;日本主流报纸对华报道的特征及其背景剖析[D];复旦大学;2010年

8 熊妮;日本“动漫外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姝;冷战后日本的日美同盟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刘楠楠;日共应对日美安保的政策探析[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36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736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