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诉“二战”德日战犯差异探析
本文选题:追诉 + 二战 ; 参考:《河北法学》2016年03期
【摘要】:"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组织了对德国和日本战犯的战后审判,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战犯审判并不彻底,大量战犯逃脱了审判和惩罚。国际社会对逃脱审判的德国纳粹战犯展开了不懈的缉捕和追诉,直至今日仍未停止,但却完全忽略了对漏网日本战犯的追诉。对造成德日战犯迥异命运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德日投降的时间差为追诉德日战犯的差异埋下了伏笔,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对日本战犯的庇护是追诉日本战犯缺失的关键因素,德日两国对待战犯的不同态度是两国战犯不同命运的内部原因,而"二战"受害国对追诉德日战犯的不同态度则是追诉德日战犯差异的外部原因。重启对"二战"日本战犯的追诉,虽然仍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是已无现实中的可能性。
[Abstract]:Afte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rganized the post-war trials of German and Japanese war criminals.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the trials of war criminals were not complete, and a large number of war criminals escaped trial and punishment.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carried out unremitting arrest and prosecution of Nazi war criminals who escaped from trial, but has completely ignored the prosecution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who have missed the ne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t fate of German and Japanese war criminal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Germany and Japan's surrender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the prosecu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rman and Japanese war criminals.The United States' support for Japan and its asylum for Japanese war criminals are the key factors in pursuing the lack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Germany and Japan towards war criminals are the internal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t fate of war criminals in the two countries.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he victims of World War II towards the prosecution of war criminals in Germany and Japan are the external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rosecution of war criminals in Germany and Japan.Restarting the prosecution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in World War II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but there is no real possibilit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7.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勇胜;;中外水污染刑事立法比较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夏勇;;刑事违法性之本土语境[J];当代法学;2007年05期
3 朱道华;;和谐社会构建中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探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于志刚;;关于构建犯罪记录终止查询制度的思考[J];法学家;2011年05期
5 夏勇;;解读中外“激情犯罪”——“药家鑫杀人案”引出的话题[J];法学;2011年05期
6 韩旭至;;“嫖宿幼女罪”立法比较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10期
7 王碧晖;李文祥;王奔;赵静;程勇明;王永振;;容留他人吸毒罪的法律适用实践难点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10期
8 黄丽;;刑法修正案(八)“老年人犯罪”规定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15期
9 刘凌梅;;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立法之展望——以《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为视角[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1期
10 刘德法;孔德琴;;论多次犯[J];法治研究;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恒立;;贪污贿赂犯罪死刑适用论[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2 马章民;;见义勇为及其刑事责任解析[A];河北省见义勇为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马章民;;生态安全的刑法保护及立法完善[A];第四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丽;数罪并罚限制加重原则之解构[D];吉林大学;2012年
2 安文录;公司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杜澎;环境刑法的基本原理[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玉珏;刑法中的财产性质及财产控制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王洪青;附加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徐文斌;论刑法条文设置的科学性[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姚贝;没收财产刑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柳华颖;我国军事犯罪基础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侯艳芳;环境犯罪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林;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黎明;论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污点相对消灭制度及架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韦丽金;论刑法对非国有经济的平等保护[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裴昱;犯罪预备处罚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秀花;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6 张s璼,
本文编号:1773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77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