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中公共道德比较研究——兼论中美文化产品争端案中公共道德问题

发布时间:2018-05-09 15:21

  本文选题:公共道德 + 货物贸易 ; 参考:《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要】:WTO货物贸易协定(GATT)第20条和服务贸易协定(GATS)第14条均涉及到公共道德问题,各国可依据公共道德的理由而豁免该国在GATT或GATS下承担的部分义务。通过条约解释的一般规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两个协定下公共道德的含义不尽相同,GATS中公共道德的含义及适用条件都要严格于GATT关于公共道德的规定,将两者等量齐观,有失偏颇。在涉及货物贸易的中美文化产品争端一案中,WTO专家组将涉及服务贸易的美国博彩服务案中对GATS第14条(a)"公共道德"的界定复制适用,认为GATT与GATS中的公共道德含义相同,这给中国在该案中援引GATT第20条(a)"公共道德的例外"为文化产品进口争议措施进行辩护造成困难。
[Abstract]:Article 20 of the WTO Agreement on Trade in goods and Article 14 of the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 both deal with the issue of public morality. Countries may exempt part of their obligations under GATT or GATS on the grounds of public mora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rules of treaty interpretation, we can see that the meaning of public morality under the two agreements is different. The meaning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public morality in GATT should be strictly compared with the provisions on public morality of GATT. It is biased. In the case concerning Sino-American Cultural Product disputes involving the Trade in goods, the WTO panel applied 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morality" to 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morality" in the case of "GATS article 14" in the case concerning trade in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nsidered that the meaning of "public morality" in GATT and GATS was the same as that in GATS. Thi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China to invoke GATT article 20 "exceptions to public morality" in the case to defend the measures involved in disputes over the import of cultural goods.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CKS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C710040)
【分类号】:D99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晓明;;论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策略[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欧福永,熊之才;WTO与环保有关的贸易条款评析[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3 钟筱红;关贸总协定1994第20条中环保例外条款的适用及困惑[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2期

4 王海峰;;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环境保护机制探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5 钟筱红;WTO环保例外条款解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武夷山,钟筱红;GATT1994第20条环保例外条款的适用与困惑[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刘惠荣,潘晓明;GATT/WTO下的环境——贸易争端评析[J];现代法学;2003年06期

8 潘嘉玮;WTO例外条款探究[J];学术研究;2003年06期

9 金彭年,王健芳;WTO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探析[J];浙江学刊;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陶文敏;;论绿色壁垒与WTO贸易与环保条款[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2 武从斌;赵劲松;;从海龟案看GATT/WTO环保条款的缺陷及我国的应对之策[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晓勤;世贸组织与市场准入有关的环境措施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刘惠荣;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协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张勇;论构建中国产业安全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章毓群;论信息时代著作权国际保护的发展与调整[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许诏智;贸易自由化与可持续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丁明红;WTO体制下贸易与环境政策之法律协调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颖;《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熊之才;WTO与环保有关的贸易条款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龚文启;绿色贸易壁垒:基于国际法律视角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唐澍敏;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及其法律对策[D];湘潭大学;2003年

5 邓继亮;WTO国民待遇原则例外探析[D];湘潭大学;2003年

6 赖建云;论WTO环保例外权[D];湘潭大学;2003年

7 李琳瑞;WTO一般例外规则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8 段小松;《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江滨;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环境与贸易问题——GATT/WTO环境例外条款案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万志前;GATT/WTO环保例外条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继素;公务员的道德修养[J];行政人事管理;1998年05期

2 乔耀章;公共管理体系与公共道德体系初探[J];学术研究;2005年07期

3 刘影;张小山;;城市居民社会公德意识调查[J];统计与决策;2006年06期

4 冉思东;;公共道德危机的法律干预——从“范跑跑”事例说起[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李广辉;杨琼;;WTO公共道德例外条款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9期

6 ;浦东新区开展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7年04期

7 曹桂芝;牵着不走 赶着走——从新加坡的“严刑峻法”谈如何加强公共道德建设[J];人事与人才;1997年12期

8 ;浦东新区开展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J];党政论坛;2007年04期

9 黄维嘉;《手机》:现代技术的伪焦虑[J];南风窗;2004年04期

10 李腊生;;论社区公共道德建设[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青原;;服从与信任——公共道德的结构性要求[A];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肖群忠;林贵长;;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市民公共道德文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刘迪玲;柴晔;;以文化国际贸易为突破口 促进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4辑)[C];2010年

4 卢仁祥;强永昌;;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出口贸易结构数据的实证分析[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4辑)[C];2010年

5 张汉林;;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促进政策研究[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马秀山;;知识产权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支柱[A];专利法研究(2001)[C];2001年

7 刘海云;;中美服务贸易的比较分析与启示[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国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结构、成因与预期[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万典武;;90年代中国批发和零售商业的对外开放[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吴浩;;WTO规则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启昌 本报记者 陈保江 吴晓燕 实习记者 杨昕雨 本报记者 李洪峰 李华毅;做好准备:迎接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实施[N];云南日报;2005年

2 ;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外债登记再出新规[N];财会信报;2008年

3 西安特办;陕西货物贸易总值下降14.1%[N];国际商报;2009年

4 驻法国使馆经商处 陈汝华;全球货物贸易快速反弹[N];国际商报;2010年

5 尚国骥;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解读[N];国际商报;2005年

6 胡江云;恢复增长 基础不稳[N];人民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李敬臣;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大增[N];人民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阎密;货物贸易大国的尴尬[N];国际商报;2010年

9 记者龚雯;今年货物贸易额将超六千亿美元[N];人民日报;2002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南泉;应正确认识对俄货物贸易的重要性[N];远东经贸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光耀;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相关性和比较差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罗文章;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保延宁;我国适用WTO国民待遇原则的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廖加林;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基础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盛文沁;自由与公共道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俊;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燕;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杜玉琼;CEPA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冯晓玲;美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郭策;保障措施制度在GATT/WTO框架下的演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涛;利用奥运经济发展天津主要非货物贸易行业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2 赵璐;WTO框架下探讨视听产品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中的法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叶素和;泰国对外货物贸易管理法及其对中国法完善的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黄云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武凌竹;网络社会的公共道德建设[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贺妍;城市社区居民道德建设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孟祥娟;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齐斌;大学生公共道德现状的思考[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帆;论WTO与中国相关体制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佟欣秋;CEPA法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66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866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