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暗香浮动:双重反致的伦理密码

发布时间:2018-05-15 03:05

  本文选题:冲突法 + 判决一致 ; 参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1期


【摘要】:追求判决一致是冲突法的古典抱负,传统反致之创设即服务于此一功效。拉塞尔开创双重反致先例之时并未释明其动机与理由。两种正相反对的解释路向彼此既不能证伪复又和谐兼容于双重反致,这表明应从第三维度即回归冲突法寻求判决一致之古典使命来解读其伦理取向。双重反致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为只能实现判决相对一致的传统反致所不能担保的判决绝对一致之目标提供绝对保证,精确致达冲突法之意向。判决一致本身不体现伦理深度,其实现方式才体现伦理深度。传统反致的相对性在于他律,双重反致的绝对性则得益于自律。立足于自律之上的双重反致移情换位于外国法院之立场,散发出为他人的伦理暗香。为他人的脆弱性及其可能走向的为难他人的背反结局使其危机再现。对我意识的终极溯源揭示了他人就是上帝的本体论结构,逃脱上帝的不可能性是对为他人伦理及作为其技术表达的双重反致之伦理困境及伦理密码的辩证破解。
[Abstract]:The pursuit of consistent judgment is the classical aspiration of conflict law, which is served by the creation of traditional reflexive. Russell did not explain his motives and reasons when he set the precedent of double reaction. The two opposite directions of interpretation can not be verified and are compatible with dual reflexiv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thical orientation should be interpreted from the third dimension, that is, the classical mission of regression to conflict of laws. The vitality of double reflexive lies in its ability to provide absolute guarantee for the objective of absolute agreement which can only be guaranteed by traditional reflexive which can only realize the relative consistency of judgment, and to accurately reach the intention of conflict of laws. Judgment consensus itself does not reflect ethical depth, but its realization mode reflects ethical depth. The relativity of traditional reflexive lies in heteronomy, and the absoluteness of double reflexive is due to self-discipline. The dual reflexive empathy based on self-discipline in foreign courts emits the ethical scent of others. The crisis reappeared because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others and the possible back-to-back outcome of others. The ultimate traceability of my consciousness reveals the ontological structure that others are God, and escaping the impossibility of God is a dialec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ethical dilemma and ethical code of double reaction for others' ethics and their technical expression.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基金】:%E5%AE%9E%E6%96%BD%E6%9C%BA%E5%88%B6%E7%A0%94%E7%A9%B6%E2%80%9D(11YJC820161)" target="_blank">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实施机制研究”(11YJC820161) 重庆市首批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冲突法的可能性研究”
【分类号】:D997

【共引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葛会忠;伦敦必现“张怡宁”[N];中国体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崔圢圢;相爱容易相守难[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马敏;孩子的天堂 商家的“蓝海”[N];中国体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慧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蹈结构及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郑仕一;身体的文化书写[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朱剑;道心绘境[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7 车延芬;从舞谱到舞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朱光明;表扬与批评的意义[D];北京大学;2008年

9 颜厚广;海事国际私法中船舶碰撞若干法律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王晓燕;国际私法中的自然人住所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咸辉;新艺术运动的阴柔美学风格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金牛;从存在到他者[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蓉;完善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立法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卿凌;爱的缺失与寻觅[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雨;基于动作捕捉的虚拟运动与用户身体自然性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范薇;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空间情境营造[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8 冯香;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梁莎;杜夫海纳美学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洁;论跨国电子商务争议解决的ODR模式[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永平;中国冲突法领域中近期应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2 慕亚平,李志;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冲突法之完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3 白艳;英国冲突法晚近发展动向[J];比较法研究;2004年06期

4 肖永平,王承志;晚近欧洲冲突法之发展[J];中国法学;2004年05期

5 张琼;中国国际私法领域内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冲突法研究》评介[J];法学评论;1995年05期

6 裴普;论冲突法司法权的自由维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2期

7 孙劲;格雷维森《冲突法的起源》评介[J];法学评论;1995年01期

8 宋晓;论宪法对冲突法的限制[J];法学论坛;2002年05期

9 苏哲;;冲突法的危机[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程卫东;欧共体私法的协调与冲突法的发展[J];欧洲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卫军;;论冲突法上的识别与识别冲突——兼及冲突法制度本身的不足[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王s,

本文编号:1890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890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7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