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分离权”问题的法理分析
本文选题:分离 + 分离权 ; 参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12期
【摘要】:现实中,分离主义者常常援引"国际法上的分离权",事实上,国际法上不存在关于分离权的规范。人们通常所谓的"国际法上的分离权"的提法,是将分离权混同于国际法上的自决权,而分离与国际法上的自决完全是两码事。虽然在国际法上分离并未被确立为一项权利,但从国际实践层面来看,国家内部的弱势团体在遭遇"严重不公正待遇"时,国际社会通常视其拥有救济性分离权,国际社会之所以如此是基于人道主义理念和保护弱势团体人权的考量。救济性分离权是弱势团体为保护自身免遭毁灭、最后不得已而行使的一种救济性权利,是弱势团体实行自我保护的例外机制;但这项权利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它的行使虽然具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但由于这些限制条件在实践中难以准确、具体地把握,也常常导致该项权利被滥用。从法理上说,是否允许分离是主权国家内部的管辖事项。通过宪法赋予某团体以分离权仅仅是极个别国家出于特殊政治目的之考量而采行的做法,绝大多数国家禁止分离。研究分离权的存在情形和行使条件以及与相关概念和理论范畴的区别,对于我们反对各种形式的分离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In reality, separatists often invoke the "right of secess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In fact, there is no norm on the right of secess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The term "right of secess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is usually referred to as the right to secession mixed with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which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self-determin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Although separation is not established as a right in international law, in international practice, when vulnerable groups within States are subjected to "serious injustice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generally considers them to have the right to remedial separ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based on humanitarian considerations and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of vulnerable groups. The right of relief separation is a kind of relief right exercised by vulnerable group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destruction, and it is an exceptional mechanism for vulnerable groups to protect themselves. However, this right also has its limitations. The main performance is: although its exercise has strict restrictions, but these restrictions are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grasp in practice, and often lead to the abuse of this right. Legally, whether or not to allow secession is a matter of jurisdiction within sovereign states. Giving a group the right to secede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 is only a practice adopted by a few countries for special political purposes, and most countries prohibit secession.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us to study the existence and exercise conditions of the right of sepa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t and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categories for us to oppose all forms of separatism.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9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玉霞;论国际反恐斗争与国家主权之关系[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2 罗文东;人道主义的现代阐释[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3 张正德,刘锋;宪政的核心价值及其实施的本土资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周作翰;张英洪;;当代中国农民的受教育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李映;;论中国农民人权现状及制度保障[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6 孙鹤;;国际法的文化内核─公平[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刘清才,孔庆茵;亚太地区领土争端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法[J];东北亚论坛;2003年02期
8 李春林;论国际法的内在体系冲突[J];当代法学;2005年04期
9 李永成;国际关系民主化:客观趋势与中国的战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2期
10 宋杰;论国际法在我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作用[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华;;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梁孝玲;中韩外国人直接投资法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郭培清;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萍;NAFTA国际投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王忠宝;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苏晓宏;变动世界中的国际司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焱;国家主权原则依然是国际法最基本的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王玉玮;论难民不推回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孙长安;我国现代行政法的价值取向和公民权的保护[D];厦门大学;2001年
4 张院成;论主权与人权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李庆;试论跨国公司与国家的互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于艳芳;互联网中个人隐私权问题的伦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志;《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马福威;论“反恐”中的国际合作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郜永红;理论与现实的悖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砾;论公民基本权利的基本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宏云;;论国际法上的分离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英津;;自决权:并非分离主义的挡箭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王英津;自决权与国家主权关系的再探讨[J];政治学研究;2004年02期
4 邢爱芬;当代自决权问题新探[J];理论前沿;2003年13期
5 邢爱芬;自决权问题新探——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法理依据[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4期
6 郑昱;台湾问题的国际法辨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6期
7 张新桥,郜永红;略论国际法中的民族自决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海博;论人民自决与科索沃独立问题[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33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933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