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法的视角论钓鱼岛争端的解决模式
本文选题:国际法理 + 钓鱼岛争端 ; 参考:《太平洋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目前,国内研究钓鱼岛争端问题的文献主要是从历史和法律两个角度来论述的,涉及钓鱼岛列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中国对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拥有主权的历史依据和法律依据研究、日本反复挑衅钓鱼岛主权问题的政治图谋以及钓鱼岛争端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等方面。本文专门从国际法的角度对解决钓鱼岛争端的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战争模式、仲裁模式、谈判模式和搁置模式,并从历史和国际法理两个角度对这四种模式在中国未来解决钓鱼岛争端上的可行性选择进行探析。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omestic literature on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is mainly discussed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legal perspectives, which involves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The historical and legal basis of China's sovereignty over the Diaoyu Island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political plot of Japan's repeated provocations on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and the impact of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o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et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de of settling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from the angle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uts forward the war model, arbitration model, negotiation mode and shelving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international jurispruden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se four models in the future settlement of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in China.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
【基金】:中国太平洋学会重大项目“东、南中国海诸岛中有争议岛屿的史地考证及相关问题研究”(220021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彬;;论海洋划界中的禁止反言原则[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戴彩云,洪萍;钓鱼岛的法律地位及主权归属[J];党史文苑;2005年20期
3 代中现;崔彦;;论我国FTA中的知识产权谈判模式——借鉴美澳与美智FTA谈判之经验[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9期
4 朱艳钦;国际法视野下的钓鱼岛争端探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叶兴平;试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条约义务[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毕士冠;;战争模式研究浅析[J];飞航导弹;1990年01期
7 林泰;赵学清;;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的国际法阐释[J];河北法学;2010年12期
8 李先波,邓婷婷;从国际法看中日钓鱼岛争端[J];时代法学;2004年03期
9 张晓君;;实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的法律机制探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可菊;;时际法与领土的取得——基于解决领土争端中的理论与实践[J];太平洋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洲;;论国际社会提供保护责任的协助与补充属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刘昱彤;;略论加强执政党外交能力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贾韶罡;;“比萨拉比亚问题”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廖建凯;高虹;陈彬;;试论国际环境民间组织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5 黎海波;;外交胜于军事:波斯对希腊城邦遏制成功探因——一种现代国际关系视角的解读[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6 程建芳;;对外交往中的礼仪文化[J];北京档案;2006年05期
7 颜林;;论杰塞普的跨国法思想及其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8 李兴;;美俄亚欧大战略比较与中国对策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员智凯,张昌利,侯小娅;中国专家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对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郭X;杨卫东;;海外投资者的外交保护及困境——以国籍原则为中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立余;;中美知识产权案的法治意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王伟华;;试论新世纪中国的南亚特使外交[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王定贤;;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之再思考[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4 伍俐斌;;论联合国制裁的国际法依据[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刘衡;;中国和平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有关“拉萨事件”的若干国际法思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宋云博;;国际私法人本论——论国际私法的“人本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葛勇平;;欧盟成员国资格的取得标准与丧失[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自强;;明清时期漳州海洋文化简论[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金永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特质研究[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第二期[C];2005年
10 本刊课题组;傅]成;;2008年中国海洋法学研究综述[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9年卷第1期[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实践·经验[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官家辉;论海盗犯罪及其国际法管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聂云鹤;论关于海盗的国际法规则及其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晶;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研究以及我国建立该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浩;间谍活动的国际法规制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高涵t;追索我国流失文物的国际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廖武山;中国内地与台湾区际司法协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波;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韩逸畴;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津;;国际法院的北海大陆架案判决与大陆架划界原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戴彩云,洪萍;钓鱼岛的法律地位及主权归属[J];党史文苑;2005年20期
3 吴洁;;国际海洋与海洋专属经济区权益维护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4 李清川;国际法视角下的钓鱼岛问题[J];党政论坛;2003年12期
5 代中现;;基于CEPA与TRIPs框架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之协调[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0期
6 张文彬;;中国及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归属的法理根据之比较研究[J];法学家;1996年02期
7 聂宏毅;李彬;;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政策选择[J];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04期
8 王勇,管征峰;五十五年来中国对国际法院诉讼管辖权的态度之述评[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张惠荣;;在2006年中国海监总队长会议上的讲话[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2期
10 张惠荣;;忠诚 责任 创新 铸成中国海监的“精气神”[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玫黎;宋秋婵;;论新形势下钓鱼岛争端的解决策略——以法律手段为视角[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吴慧;;国际海洋法争端解决机制对钓鱼岛争端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胡小良;;试从国际法视角看中日钓鱼岛之争[J];湖南农机;2008年05期
4 梁靖;;国际法视角下的钓鱼岛主权归属[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王秀英;;中日钓鱼岛争端解决方法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曲波;;有效控制原则在解决岛屿争端中的适用[J];当代法学;2010年01期
7 张植荣;;马英九博士及其东海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杨彩霞;秦泉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的无默契仲裁初探[J];比较法研究;2011年03期
9 赖震平;;浅论网上仲裁协议的形式和效力[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3期
10 袁忠民;仲裁在我国的发展演化成因及今后的规范[J];法学;1992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璇;中日钓鱼岛争端与东海大陆架划界[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王德水;从国际法视角看中日钓鱼岛之争[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宋玉祥;中日钓鱼岛争端之解决的国际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戴颖;国际投资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54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95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