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刑法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以中国现行理论为基点

发布时间:2018-06-13 17:55

  本文选题:国际刑法 + 国际刑法学 ; 参考:《河北法学》2010年10期


【摘要】:国际刑法的独立的法律地位,决定了以国际刑法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犯罪为基石的国际刑法学,在体系设置上当然地有别于国内刑法学和国际法学。同时,国际刑法学毕竟是一门理论科学,理论研究的开放性和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在设置国际刑法学的体系时,应采取发展的眼光,将目前国际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但又尚未纳入国际刑事立法或司法规制视野的问题,也纳入国际刑法学的研究范畴,以适应国际犯罪与国际刑法的动态发展。
[Abstract]:The independent legal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determin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which i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and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is naturally different from domestic criminal law and international jurisprudence. At the same tim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is, after all, a theoretical science. The openness and foresight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determine that we should adopt a developmental vision when setting up the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rime and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the problems that have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ut have not been included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egislation or judicial regulation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犯罪学基本理论研究”(07JHQ0018)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涉税犯罪研究——来自税法学的观照”(2008Bfx05)
【分类号】:D99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海滢;;反思、探寻与追问——国际犯罪概念的厘定[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2 李海滢;;国际犯罪的类型研究:回顾、反思与探寻[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范德安;;底线伦理与权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刘少军;;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张卫华;;国际刑法概念之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吴宁;;权利的价值追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胡智强;;公司控制权的法律透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莫湘益;论附带民事赔偿范围的扩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李青武,刘锐;法律视角中的公司信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文艾;;检察机关派员列席审委会制度的反思与建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彭涛;;公开还是不公开?——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的理解[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曹明德;王凤远;;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水源区(河南部分)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冬香;;农民环境权的保护[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俊;赵园园;;论政府环境权力的性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德敏;孟甜;;论自然保护区法律中的利益协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黎锦;;国家赔偿责任因果关系判断之多元化[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官家辉;论海盗犯罪及其国际法管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聂云鹤;论关于海盗的国际法规则及其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姜斓;论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玉泾;我国司法引入商业判断规则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平;;国际刑法初探[J];现代法学;1984年04期

2 张颖军;;《国际刑法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犯罪的法律控制》介评[J];法学评论;2006年01期

3 张智辉;论国际刑法中的几个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4 李海滢;;国际犯罪的类型研究:回顾、反思与探寻[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5 杨耀荣;国际刑法学研究对象的初步探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6 黄风;;国际刑法学:老学科焕发新活力——读贾宇教授的《国际刑法学》有感[J];法学评论;2006年04期

7 张琼;;在国际刑法领域推进国际法治与中国法治的互动——评《国际刑法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犯罪的法律控制》[J];大学出版;2006年01期

8 杨敦先;;国际刑法学协会与刑法学动态[J];中外法学;1990年06期

9 高铭暄,王秀梅;当代国际刑法的发展与基本原则[J];人民检察;2005年19期

10 余叔通;;国际刑法学协会第十五届代表大会述略[J];法学家;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滢;;国际犯罪的现状、发展与应对[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耀忠;;普遍管辖原则本土化及其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意义[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陈子军;;互联网儿童色情犯罪的国际犯罪化——从如何防范青少年成为网络“黄毒”受害者谈起[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陈子军;;互联网儿童色情犯罪的国际犯罪化——从如何防范青少年成为网络“黄毒”受害者谈起[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于阜民;;海盗犯罪之对策——国际犯罪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李建鸣;牛振海;;长治市“十一五”指标体系设置及主要指标测算[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7 谢焱;;试论国际刑事法院引渡国际犯罪人的基本法律问题——卡拉季奇引渡案若干法律问题的分析[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钱晓萍;;论“政府犯罪”——国家不法行为体系中一个被忽视的环节[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祖国富;;浅谈我国地方税税种体系的设计[A];改革与探索——吉林省税务科研优秀论文集[C];2001年

10 赵镭;汪厚银;刘文;;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一般原则与通用方法[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秦平;建立相对统一的惩治严重国际犯罪标准[N];法制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文广;研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刑法意义重大[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记者 张慎思;交流国际刑法一线实务经验[N];法制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罗书臻;面向全球化的国际刑法[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刘学文 刘魁;“当代国际刑法新视野”研讨会在贵州举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张伟杰;如何让外逃贪官受到法律严惩[N];工人日报;2004年

7 蒋安杰 赵阳;第十七届国际刑法学大会在京闭幕[N];法制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秦平;加强国际交流共同打击跨国犯罪[N];法制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张国香 刘守珍 何 靖;加强国际合作 严惩外逃贪官[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记者 何 靖;第十七届国际刑法学大会在京召开[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李海滢;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俊平;普遍管辖原则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4 李綦通;理想国际刑法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5 陈雷;反腐败国际公约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喻贵英;国际刑法中的共同犯罪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兰图;国家刑事管辖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健;论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D];湘潭大学;2007年

10 张贵玲;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梅;国际犯罪主体问题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张世平;论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吴慧;国家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郭子谊;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探析[D];山东大学;2006年

5 饶培培;个人国际刑事责任法律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6 李江;论灭绝种族罪[D];湘潭大学;2007年

7 陈敏;海洋环境污染及其法律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王月鹏;国际犯罪管辖权的发展与豁免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郭爱荣;普遍管辖权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贾翔龙;国际法中灭绝种族罪法律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4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14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9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