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时空建构下的两对人权范畴

发布时间:2018-06-19 14:50

  本文选题:时空 + 人权 ; 参考:《法学评论》2017年01期


【摘要】:在社会科学领域,时空建构了人,人也建构了时空,时空概念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在此种现代时空观的观照之下,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分别呈现出超验面相与现实面相。人权的普遍性包括超验普遍性和现实普遍性,后者可分解为时间普遍性与空间普遍性。相应地,人权的特殊性包括超验特殊性和现实特殊性,后者可分解为空间特殊性与时间特殊性。在时空视域下,人权全球化对应着时空延伸,本土化对应着时空压缩,二者实际上是时空建构过程的两个动态侧面。反观中国人权的发展,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时空的宏观延伸;二是时空的微观拓展。经此二途,本应在压缩时空中的中国人权发展便能打开一番新局面。由于时空的延伸拓展与人权全球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中国人权的本土化便不仅仅具有特殊性,也具有人权的普遍性。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social science, space-time constructs human beings, and man also constructs space-time. The concept of space-time has dual attributes of nature and society. Under this modern view of time and space, the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human rights are transcendental and realistic respectively. The universality of human rights includes transcendental universality and realistic universality,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emporal universality and spatial universality. Accordingly, the particularity of human rights includes transcendental particularity and realistic particularity, the latter can be decomposed into spatial particularity and temporal particula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and space, the glob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corresponds to the extension of time and space, and the localization corresponds to the compression of time and space. In fact, they are two dynamic side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ime and space. There are two main path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one is the macroscopic extension of time and space, the other is the micro expansion of time and space. After this, China's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hich should have been compressed in time and space, can open up a new situation. Since the extension of time and spa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loc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has not only particularity, but also the universality of human rights.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
【基金】: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权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变迁”(项目批准号:12BFX014)的资助
【分类号】:D99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辉;薛惠桑;;论人权、人权的层级结构与人权发展水平[J];东南学术;2008年05期

2 韩经超;;国家政治公正视角下的人权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刘杰;;中国参与推动世界人权发展的实践和模式[J];人权;2010年01期

4 刘杰;;中国参与推动世界人权发展的历史经验[J];求是;2010年14期

5 赵中秋;;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权发展的作用[J];才智;2011年26期

6 刘杰;;转型视角下中国人权发展的十年轨迹[J];人权;2012年06期

7 廖作斌;略论社会主义人权的质与量[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拓宏伟,高新民;社会主义是人权本意的复归[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陈士球;;建设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J];人权;2014年01期

10 李从如;论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文龙;;中国人权发展60年的轨迹与趋势——以30年为研究单位的整体分析[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岳悍惟;岳悍怡;;从国家农民向社会农民的转变看我国农民的人权发展[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严燕子;;邓小平人权思想探析[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肖健明;;论联合国人权保障机制的改革[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祁志祥;;“人权”入宪的历史回顾及意义评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6 孙强;;人权现代性刍议[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丁俊峰;吴天宝;;“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解读[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文宗;;中国应按照科学发展观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发展自己的人权模式[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10 陈志尚;;科学发展观与人权建设[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蔡名照;建设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N];光明日报;2013年

2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 何志鹏;网络时代的人权发展[N];光明日报;2013年

3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 陈士球;建设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N];光明日报;2013年

4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 李云龙;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路径[N];光明日报;2013年

5 ;高扬人权这面旗帜[N];北京日报;2003年

6 金如意;社会主义更讲人权[N];兵团日报(汉);2004年

7 董云虎;“人权”入宪:中国人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N];人民日报;2004年

8 张晓玲;什么是人权?[N];学习时报;2001年

9 董云虎;努力形成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文化[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魏联合;人权发展的科学理念[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海星;普遍的人权与人权的普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湛卫清;人权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杜仕菊;欧洲人权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博;欧盟对外人权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丁启明;人权契约论[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芳;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蕾;论一种作为人权的财产权[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凯;人权保护与国家人权机构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颖;论新中国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人权理事会)关系的演进及其发展前景[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光明;美国人权的“公正性”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4 张雪;我国人权司法保障的法理与实践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5 何小雷;人权视角下大陆社会工作发展再审视[D];南京大学;2016年

6 石扬子;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视域下中国对经济权利的保障[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刘伟伟;论企业的人权责任[D];山东大学;2016年

8 李林蔚;论跨国公司的人权责任[D];广西大学;2016年

9 王亦舒;比较视域下的水人权认知[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10 史崧正;新中国历史上典型冤案的人权追问[D];湘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0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40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9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